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查抄袭率

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1077 浏览:457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之初,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和跳动的脉搏。尤其在教学理念上与旧课程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个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摆脱了传统课程的“学科中心论”,克服了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弊端,突出了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性学习”,同时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下面主要是谈谈自己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后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所谓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去的生物课程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偏重知识要求,忽视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注重科学,忽视技术。这或许是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悬殊的原因之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注意到了原有生物课程的不足,明确提出生物教育的任务和价值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新课程标准较好的把基础的生物学内容穿插安排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相关的模块,全面覆盖了高中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在微观与宏观方面体现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作为做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自然科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设计了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让学生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安排了“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让学生制作“果酒和果醋”、“提取植物芳香油”,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食品加工的简单方法和技能,体现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1. 2 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新课标不是努力去搞一本生物学的中学用缩编本,去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是培养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它把生物学素养分解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因此我们现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
2 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无论他们的年龄、文化背景、性别、家庭背景、智力、身体状况、数理基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差异,生物学教师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1 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教师在上课前,要对班内学生的情况做全面、彻底的了解,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体系,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独特、具有挑战性、起点低、层次多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引导其积极解决问题,形成课堂竞争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提问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防止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还要顾及教室内的每一位置的学生,绝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有氛围,让学生敢于插话提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适当运用曲问、悬问、逆问、梯问等设问的技巧,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启开疑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活动。

2. 2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上课时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促进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保障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3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分成不同的级别,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能够多少够多少”。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探究是学生认识生物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特别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1 注重教材中规定的探究项目的实施

教材规定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各有侧重点,例如,体验科学探究学习项目的一般过程,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数据收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udooo.com

集、整理和处理,材料取样与检测,实验装置合理设计,等等。无论探究性活动的侧重点是什么,但探究过程都有共同的要求,即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检测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必修第一册中提到了SARS病毒,学生肯定对此很感性趣,但对此又了解不多,所以老师就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好教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经历了与原始研究十分相似的过程。学生充分思考,寻找出SARS病原体。

3. 2 探究式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3. 3 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启发式教学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式状态的“导火线”,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人类白化病、多指和色盲、血友病知识时,首先创设情境,“你见过白化、多指的人吗?有谁知道色盲、血友病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相互议论一番,抓住时机,建立“悬念”——白化、多指及色盲、血友病与父母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接着启发引导学生从DNA复制→DNA 与基因的关系→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层层分析白化、多指、色盲、血友病的致病基因是来自父母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生物学现象。
4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险、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联系相关。新课标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4. 1 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等。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4.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udooo.com

2 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 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和生物新课标的贯彻落实,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理论,接受新观念,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高度出发,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新型的融洽的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讨论、活动,多让学生想、多让学生作、多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学兴趣、多树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