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生物药物 >试析次级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试析次级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34367 浏览:1577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青岛湾潮间带两个断面6个站位共6次采样所获得的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结合环境因子,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次级生产力等内容进行探讨,总结概述了青岛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特点。同时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浅析了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近半个世纪来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变化的理由。主要的探讨结果如下:1.6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66种,类群包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环节动物、螠门动物、星虫门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在各月份调查中种数均为最高。各站位种类数均有着着一定的变化规律。A1、A2、A3及B3站总体呈现出冬季种类多,夏季种类少,其它季节居中的变化规律。而B1及B2站总体呈现出冬季和夏季种类多,而其它季节种类居中的变化规律。2.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153.4ind./m~2,各月丰度范围为7018.7~39877.3ind./m~2,各站丰度范围为3027.6~50169.8ind./m~2。各个月份总平均丰度都较高,春季冬季总平均丰度相较于夏秋季总平均丰度要低。多毛类在各个月份丰度均最高。整个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呈现出由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的走势,其丰度排序为带中潮带低潮带。3.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26.36g.wwt/m~2,各月生物量范围为100.43~197.54g.wwt/m~2;各站生物量范围为16.28~229.75g.wwt/m~2。青岛湾潮间带各个月份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均较高,其中软体动物对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整个调查区域呈现出A断面高B断面低、中潮带高其它潮带低的走势。六个站位按照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为A2B2A3A1B1B3。4.托氏鲳螺(Umboniumthomasi)、鼻稚虫(Rhychospio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pppinarum)小头虫(Capitellacapitata)须鳃虫(Cirriformiatentaculata)5种生物对于青岛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5种底栖生物的IRI指数在各月份均很高。5.多样性指数,特别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带向低潮带逐渐增大的走势,说明由高向低沉积物环境在逐渐转好。带为中度有机质污染,中潮带为轻度有机质污染,到低潮带沉积环境便已较为清洁。6.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29.506g(AFDW)/(m~2.a),平均P/B值为1.435。除B3站外,其它站位次级生产力都较高。次级生产力前十位的种中有软体动物4种,多毛类6种。其中托氏鲳螺(U.thomasi)和菲律宾蛤仔(R.phipppinarum)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7.根据Cluster聚类图,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简单划分为两个群落,即带群落和中低潮带群落。对青岛湾潮间带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粒度。8.ABC策略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与多样性指数相一致,即青岛湾潮间带沉积环境呈现出由带向低潮带逐渐转好的走势。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论文生物多样性论文次级生产力论文ABC曲线论文青岛湾潮间带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11

    1 前言11-17

    1.1 探讨区域概况11-12

    1.2 潮间带生态学探讨进展12

    1.3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探讨进展12-16

    1.3.1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探讨12-14

    1.3.2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探讨14-15

    1.3.3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探讨15-16

    1.4 探讨目的及作用16-17

    2 材料与策略17-19

    2.1 站位设置17

    2.2 取样策略及样品处理17-18

    2.3 环境因子测定18

    2.4 数据处理18-19

    2.4.1 优势种的确定18

    2.4.2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18-19

    2.4.3 次级生产力及P/B值的计算19

    2.4.4 群落结构浅析19

    3结果19-63

    3.1 沉积环境19-22

    3.1.1 底温20

    3.1.2 底盐20

    3.1.3 间隙水pH20

    3.1.4 有机碳20-22

    3.1.5 粒度22

    3.1.6 叶绿素a22

    3.2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22-37

    3.2.1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22-26

    3.2.2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26-29

    3.2.3 各站位种类组成的的周年变化29-37

    3.3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37-47

    3.3.1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37-41

    3.3.2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41-47

    3.4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47-58

    3.4.1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47-51

    3.4.2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51-58

    3.5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58-63

    3.5.1 青岛湾潮间带各月份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58-60

    3.5.2 主要优势种的平面分布及周年变化60-63

    4 浅析与讨论63-81

    4.1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63-67

    4.2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67-69

    4.2.1 次级生产力的分布67-68

    4.2.2 次级生产力的种类组成68-69

    4.3 群落划分69-73

    4.3.1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69-73

    4.3.2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浅析73

    4.4 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73-79

    4.5 本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的比较79-80

    4.6 本调查结果与其它海域潮间带的比较80-81

    5 小结81-8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