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寓教于乐,努力构建数学生命课堂学年

寓教于乐,努力构建数学生命课堂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34044 浏览:1571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如今,数学课标又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生命化数学教育的最好注解。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应该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环之中。
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用新颖灵活、充满趣味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会淋漓地展示出人性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一、巧妙导入,乐在开头。

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步骤。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比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在优美的旋律中,“字母能够表示什么”的教学开始了。又如:在讲“圆幂定理”时,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过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心,听得格外认真和仔细。再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老师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的探究。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设情境,乐在其中。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创设有效的情境将是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都乐于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
比如:将游戏、竞赛等活动引进课堂,对于一些特定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后,学生不仅会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比快乐,而且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我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又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可以画几种走法让学生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举一反三。
再如: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如果教师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这也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教学技术。如今,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活化这些现象,学生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三、引导探索,乐在其后。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我们的教学也应始于问题,并让学生能对教学中值得延伸的问题进行思考。
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总结时就提出问题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有什么收获?”待学生交流后,又提出问题二:“可是,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在有些情况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始终留着问题,而揭开问号之谜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往往会在这个不断激发求知的过程中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忙得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导入,学生则乐在开头;教师能创设情境,学生则乐在其中;教师能引导探索,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使课堂生动活泼,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