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投资经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几个问题设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几个问题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34536 浏览:1578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6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均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1009—9646(2009)09—0074—02
2006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均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1 目前,在此管理体制下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理念不正确。目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财政预算软约束,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购置方面较为严重的浪费。在资产使用方面,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估,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导致普遍存在账外资产情况。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管理理念存在重大轻小、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家底不清。一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和人员的重视不够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使得国有资产损耗过快、使用效益不高。
1.2 不计提折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核算原值。这一规定存在明显弊端: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严重偏离,易造成虚增资产的现象:另一方面,消耗殆尽或已不能再用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报废不及时,也不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当前,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即收入多则多提,收人少则少提,无收入则不提,并且这种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因此,修购基金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价值补偿作用。
1.3 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所有者应为国家,但由于没有实行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国有资产实际为各单位所有,作为终极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统一管理失控,导致资产流失。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和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些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改变国有资产使用性质,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二是某些单位在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折股、联营时低估其价值,检测借破产名义转移国有资产,在评估时采用只提供部分资产进行评估等办法,将国家利益化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三是违规违法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单位违反规定为另外单位贷款提供抵押担保。四是公物私用。将办公用具如桌椅柜、电器,摄影器材如照相机、摄像机等配备给个人使用。五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固定资产丢失、损坏或被盗。
1.4 集中核算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统一集中核算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有些单位在纳入统一核算、进行财务交接时,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账实核对。随着各单位财务机构撤并、财务人员转岗,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有些单位未指定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中心业务量大、人员少,客观上很难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控制,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无账可查”的现象,容易造成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账物管理脱节。
1.5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缺乏网络化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较为分散,且经常处于变动中,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资产的总量、分布、结构。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要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属性、卡片信息,而且要从国有资产预算开始、一直到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核/审批、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配发,然后到资产的处置、捐赠、出售、出租,从而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如果缺乏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人工难以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调配。
2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

2.1 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改变管理理念。

首先要建立健全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财政部门代表政府部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要求主管部门大力加强资产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资产占有使用单位承担占有使用资产的法律责任,确保监督管理职能到位。
其次要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开展产权登记,完善资产统计体系,使资产统计报表体系与编制部门预算、财务决算相衔接。
第三,研究制定资产配置的实物定额标准,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资产购建预算,建立资产购建预算与资产存量、资产使用绩效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加强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包括资产配置管理、产视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收益管理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标准、程序等内容,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规范运作”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五,建立资产内控机制,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2.2 应考虑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一是可以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既能保证账实相符,避免虚增资产,又便于适时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适时、合理的价值补偿。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减值准备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三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减值准备是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与减值准备,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业务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加强国有资产内部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要加强对闲置资产、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实行绩效原则。要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合理配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力取得尽可能大的使用效果。三是要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抵押或担保行为的监管。四是要加强产权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执行报告制度。五是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定位管理,明确专人专职,跟踪管理;建立年度财产清产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要强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对人为引起的国有资产损坏、资产流失等,要严查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4 应加强对纳入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应联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实物资产盘存和使用的真实准确信息。其,次资产的购置和增加。

2.5 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网络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通过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将国有资产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实现通过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等,有效降低或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次是能够通过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控,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分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冯嘉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新论》会计之友,2008。
郑淑萍,《浅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审计》
[3]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2007年。
[4]康慧春,《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实物资产管理问题的浅析》2009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