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舞蹈 >王南溟:不是放在户外就能自称“公共艺术”

王南溟:不是放在户外就能自称“公共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19444 浏览:836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布展期间,李秀勤问我,在博览馆户外用玻璃钢放大的一只只蚂蚁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从去年5月份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做“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的时候就看到了,当李秀勤问起这些雕塑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了这次李秀勤的雕塑展可以用来纠正对公共艺术的错误理解,那些蚂蚁雕塑尽管遭到李秀勤的反对,但它们却是美术学院的公共艺术项目的产物,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蚂蚁,被彩绘成妖精似的,它们翻着白眼,翘着须须,弯曲着僵硬的腰部,长时间地放在这个地方,犹如一个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与李秀勤的雕塑展正好形成了一个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用公共艺术的名称做的反公共艺术。
在不懂公共艺术的学院中,这些人容易将作品从室内拿到户外去一放,就认为这是公共艺术了。蚂蚁雕塑被称为公共艺术的项目就来源于这样的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但公共艺术首先不是放在户外,而是靠艺术作品中有多少内含的公共理性来认定的,只有当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连接着社会话题并加以讨论的时候,才有公共艺术的开始,所以社会的公共性,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这三个命题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前面的公共性作为前提,也就是没有后面的艺术的公共性,更没有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像李秀勤的雕塑用盲文作为媒体,用雕塑语言来对盲人这一人群进行互动,哪怕是放在展厅内,也属于公共艺术。而像李秀勤在展览开幕式的行为《触像:给平等一个机会》更是一件公共艺术,李秀勤与盲人许马正在展厅中进行互动雕塑的行为可以牵动我们很多心绪,李秀勤将自己的眼睛闭上,与盲人许马正相互触摸对方的头骨和脸型,然后各自用雕塑泥捏成对方的头像,行为用了近半个小时,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同样是宝山,两个展览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一个是一群蚂蚁雕塑,我称它为“白蚂蚁的化装舞会”,这个项目像白蚂蚁那样用公共艺术的名义破坏公共事业。另一组是李秀勤的《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的展览,它于2014年1月8日开幕,展期三个半月。
回顾李秀勤的盲文雕塑系列作品,对如何理解公共艺术显得特别的重要,1993年李秀勤创作“凹凸系列”盲文作品之后,她不断地用盲文来变幻雕塑的语言和空间关系,并转换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用盲文纸、青铜、石头、钢筋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凹凸”就是一些盲文的放大。同时,李秀勤的盲文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加入了与现场的互动性。这些作品取之于盲文,也连接着盲人儿童的触觉。在1993年的个展“触觉凹凸”展览上,李秀勤邀请了一些盲人儿童,让他们从触摸被雕塑后的盲文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李秀勤最近又找到参与她1993年展览时的10个盲人中的9个(其中一个已去世),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个方式。而这次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李秀勤对当年盲人的图片记录和最近她寻找、采访这些盲人的图片和视频,盲人自己参与制作的雕塑作品展示;二是李秀勤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览回顾;三是在一楼最大的展厅展示她最新创作王南溟:不是放在户外的就能自称“公共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雕塑作品和大型装置作品。四是在博览馆户外草坪上,她用盲文的“生”做成的雕塑永久放在了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户外草坪上,将其雕塑所特有的语境一直在这个地方呈现。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作品通向李秀勤艺术历程中的所有的深思及其由这些深思形成的物质,即凝固后的雕塑。而本次展览既是一个雕塑家的二十年盲文系列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一次公益活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建构”论坛。李秀勤的雕塑和展览也实现了用视觉、触觉和社会行为建筑了一个跨学科的空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