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外科护理 >谈谈特发性视神经炎视野缺损和RNFL厚度随访观察

谈谈特发性视神经炎视野缺损和RNFL厚度随访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6844 浏览:209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评估与特发性视神经炎视功能恢复或损害相关的视野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探讨对象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44例视神经炎患者,以及44例患者中经治疗视功能未完全恢复的21例单眼随访患者。策略对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视神经炎的患者44例(52只眼),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标准自动视野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12钟点位、平均(Avg)、上方(S)、下方(I)、颞侧(T)和鼻侧(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并对视功能未完全恢复的21例单眼患者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野和RNFL的随访观察。对受累眼和对侧眼按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分四组,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四个观察点的双眼RNFL平均厚度比较采取t检验;对单眼各随访时间点的RNFL数据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方差齐,则采取单因素方差浅析,以验证随访时间对RNFL厚度的影响,采取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对不同时间点的RNFL进行两两比较。组内视野缺损计分进行LSD-t检验。视野计分和MD分别与上、下、鼻、颞、12钟点位,及平均RNFL厚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浅析。探讨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的RNFL厚度、视野缺损的变化特点以及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特发性视神经炎的视野特点患眼视野缺损类型体现为多样性:其中以全视野受损最多见,占28.85%,偏盲性视野23.08%,弓形暗点13.46%,中心暗点合并旁暗点,中心暗点合并生理盲点扩大和不典型视野缺损各占7.69%,管状视野和典型中心暗点各占3.85%,象限性缺损和典型旁中心暗点各占1.92%。对侧眼出现视野损害16眼,占36.36%。其中旁中心暗点和普遍敏感度下降各占31.25%;生理盲点扩大和生理盲点扩大合并旁中心暗点各占12.50%;鼻侧阶梯和弓形暗点各占6.25%。患眼视野缺损受累象限范围:4个象限均受累55.77%,鼻下、颞下两个象限受累17.31%,颞上、颞下两个象限受累9.62%,鼻下、颞上、颞下三个象限受累3.85%,鼻上、颞上两个象限受累7.69%,鼻下、颞下、颞上三个象限受累3.85%,颞上象限单独受累1.92%,颞下、鼻上、鼻下象限未见单独视野受损病例。视野缺损受累象限分别累计计数颞侧多于鼻侧,下半视野多于上半视野。患眼视野缺损最高值象限分布:单个象限以鼻下象限最多见,下半视野多于上半视野,鼻侧视野多于颞侧视野。患眼视野缺损最高值度数范围分布10°以内77.27%,10°-20°18.18%,大于30°4.55%。患眼视野缺损最高值在-17dB--37dB之间,其中-20dB3.85%,-21--30dB17.31%,-30dB78.85%。2.随访12个月后特发性视神经炎的视野特点随访12个月后,患眼视野缺损类型同样体现为多样性,中心暗点或(和)旁中心暗点33.33%,全视野受损19.05%,弓形暗点合并中心或旁中心暗点19.05%,管状视野14.29%,弓形暗点9.52%,半侧视野缺损4.76%。对侧眼除3例出现对侧眼急性视神经炎发作出现全视野受损外,其余视野正常。视野缺损受累象限范围:4个象限均受累42.86%,鼻下和颞下28.57%,鼻上和颞上14.29%,鼻下、鼻上和颞上,鼻下、鼻上和颞下,鼻上象限单独受累各占4.76%。颞上、颞下、鼻下象限未见单独视野受损病例。视野缺损受累象限分别累计计数,鼻侧与颞侧,上半视野与下半视野之间无差别。患眼视野缺损最高值度数范围分布10°以内71.43%,10°-20°28.57%。患眼视野缺损最高值在-7dB--36dB之间,其中-20dB28.57%,-21--30dB14.29%,-30dB57.14%。3.特发性视神经炎的RNFL和视野计分的变化治疗前患眼与对侧眼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11.10±41.02μm,107.23±12.24μm,组间无差别(P=0.682),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眼RNFL丢失显著(P=0.000),发作眼在随访期间呈现RNFL进行性变薄(F=10.329,P=0.000),而对侧眼的RNFL未见显著转变(F=1.310,P=0.277)。在随访期间,患眼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随访期间呈现进行性变薄,F值分别为4.840、4.678、4.685、8.64,P值分别为0.004、0.005、0.005、0.000,对侧眼组内各时间点间差别无统计学作用(P0.05)。发作眼各时间段组内两两差别比较,治疗前与3、6、12个月平均RNFL厚度比较,平均差值分别为25.29±7.49μm、34.71±7.49μm、37.29±7.49μm,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3个月与6、12个月比较,平均差值分别为9.43±7.49gm、12.00±7.49μm,P值分别为0.21、0.11;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平均差值为2.57±7.48gm(P=0.73)。对侧眼不同时间段组内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别无统计学作用。随访12个月后,随访患者各钟点位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受损比例分别为,12点11.36%,1点12.50%,2点6.82%,5点7.95%,6点6.82%,7点12.50%,8点和9点各占4.55%,10点12.50%,11点13.64%,3点和4点未出现神经纤维层受损。患眼视野计分在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与3、6、12个月的平均差值分别为4.33±2.00、5.24±2.00、5.00±2.00,P值分别为0.034、0.011、0.015;3个月与6、12个月比较,平均差值分别为0.90±2.00、0.67±2.00,P值分别为0.65、0.74;6个月与12个月的平均差值为-0.238±2.00,P=0.91。4.特发性视神经炎的视野与RNFL的相关性视野平均缺损(MD)与3、6、12月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着正相关,相联系数r分别为0.524、0.570、0.697,相应的P值分别为0.015、0.007、0.000;6、12个月MD与平均RNFL成正相关,相联系数r分别为0.591、0.772,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5、0.000;12个月时出现视野平均缺损与上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呈正相关(r=0.588,P=0.009)。在一年的随访期间,MD与鼻侧和颞侧RNFL的相关性检测显示,P值均0.05,差别无统计学作用。视野计分与3、6、12月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着负相关,相联系数r分别为-0.450、-0.426、-0.602,相应的P值分别为0.041、0.050、0.004;12个月时视野计分与上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呈负相关(r=-0.559,P=0.008);6个月、12个月视野计分与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着负相关r分别为-0.533,、-0.602,P值分别为0.013和0.004。在一年的随访期间,视野计分与鼻侧和颞侧RNFL的相关性差别无统计学作用(P值均大于0.05)。12个月后,MD与12、1、5、6、7五个钟点位RNFL有着正相关,相联系数r分别为0.456、0.541、0.652、0.628、0.629,P值分别为0.038、0.011、0.001、0.002、0.002。视野计分与12、1、5、6、7五个钟点位RNFL有着负相关,相联系数r分别为-0.454、-0.588、-0.538、-0.544、-0.567,P值分别为0.039、0.009、0.012、0.011、0.007,其余各钟点位与MD和视野计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按照Garway-Heath等[1]所建立的视盘与视野的对应联系,对发病12个月后的21例患者的视野和RNFL损害按各个分区进行一一统计后得出,视盘损害以第Ⅵ区最多见,占80.95%,Ⅱ、Ⅲ区各占57.14%,Ⅴ区52.38%,Ⅰ区33.33%,Ⅳ区9.52%,视野损害以第Ⅵ区最多见,占85.71%,Ⅰ区80.95%,Ⅱ区66.67%,Ⅲ和Ⅴ区各占57.14%,Ⅳ区42.86%。视盘与视野相应分区出现一致性缺损的比例为,Ⅵ区76.19%,Ⅱ区47.62%,Ⅴ和Ⅲ区各占38.10%,Ⅰ区23.81%,Ⅳ区4.76%。结论1.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野缺损类型体现为多样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野缺损受累象限范围以4个象限均受累多见,单一象限受累少见,视野缺损最高值度数范围分布10°以内最多见,视野缺损最高dB值以大于-30dB最多见。随时间的转变视神经炎视野有好转的走势,尤以3个月内改善显著,但中心视野比周边视野受损严重且难以恢复。2.特发性视神经炎视功能未完全恢复的患者的RNFL进行性变薄,尤以3个月内变薄最显著,视上、下极最先出现可检测的RNFL损害,且下极先于上极出现损害。RNFL的损害与视野缺损以神经纤维束性损害为主,两者损害有着结构-功能对应联系。3.视野计分、平均缺损(MD)和RNFL对评价视神经炎结构-功能损害有良好的一致性。关键词:特发性视神经炎论文视野论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论文视功能论文

    中文摘要6-10

    英文摘要10-16

    前言16-20

    资料和策略20-25

    结果25-51

    讨论51-56

    结论56-5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