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外科护理 >关于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防控与疗效

关于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防控与疗效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30559 浏览:1362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康复效果。策略:选择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热透疹汤(主要药物:甜地丁、板蓝根、射干、半枝莲、穿心莲等)。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P<0.01),退热时间及皮疹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取得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护理;康复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03-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转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6月~5岁;病程1~5天。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均可见手、足、口腔疱疹及斑丘疹。无心、肺及其他脏器阳性体征、五合并症。
1.2治疗策略 治疗组与对照租予利巴韦林10~15mg/(kg.d),每天分2~3次,口服。并与多饮水、降温等治疗。疑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拉定颗粒,用法:6.25~12.5mg/次,6小时1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透疹汤(药物组成:甜地丁10g,板蓝根10g,射干10g,半枝莲12g,穿心莲6g,赤芍10g,黄芩10g,牛蒡子10g,栀子10g,生甘草6g)。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60ml,每天2次早晚分服(若服药困难者予中药保留灌肠)。

1.3护理

1.3.1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 ℃,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 cm,拔管后轻轻挤压肛门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1.3.2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10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 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推动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1.3.3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开皮疹感染。
1.3.4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及疗效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2] 痊愈:体温正常,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消失,好转:发热时间间隔延长或体温正常,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减少,未见新鲜疱疹出现;无效,仍持续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仍有新鲜疱疹出现。

2.2两组发热及皮疹、疱疹消退时间比较 见表1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制约措施等。做好此项工作可减少患儿发病率,避开疾病暴发流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院前宣教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完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配合各界部门做好院前宣教以外,更主要的,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3]。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78
[3]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作者简介:
王颖,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