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试议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试议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13944 浏览:587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就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分析,分别从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学模式、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理 教学 演示 实验

一、 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

教师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例如在讲授“大气的压强”这一节时,可用一个在手把上钻有小孔的2.5升色拉油壶做演示实验。实验前用黑纸蒙住已装有大半壶水的油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实验时用拇指按住小孔,使之竖直倒立,想把水倒出可有点不易,但松开拇指,水就流出。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分析,说明这种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也就自然的引入课题。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物理实验,都要精心安排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观察,使本来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显著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其蕴含的物理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将塑料饮料瓶去底,打开瓶盖倒放,将一好的乒乓球放入该饮料瓶中。让学生猜测如果注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想完后再注水,此时乒乓球并不浮起。分析此现象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样能使球浮起。思考讨论后,把瓶子放入一盛有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至漂浮,从而很自然的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讲授“液体沸点随气压改变”这一节,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可当水沸腾时用大注射器向瓶中加压,观察到水又停止沸腾。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沸腾,不过此时的温度计的示数超过100℃。通过此实验可联系到实际生活。在有些高原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达不到煮熟食物的温度,但可借助高压锅煮熟食物。通过这样的实验既可联系实际生活,又可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4、提供示范,为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创造条件。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将要使用的仪器和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通过教师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二、 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演示实验的特点,可将演示实验的教学分为三种模式。

1、2、边演示边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总结出规律。

讲授“焦耳定律”、“影响电阻的因素”时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可利用该模式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3、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猜测结果 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 得出正确结论。

该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使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授“电流的磁场”时运用此模式会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三、 对演示实验的分析

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正确分析演示实验,既能顺利的进行教学,又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归纳和推理

物理学中有很多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演示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滑下,在不同的水平面(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不同。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概念不能直接在实验中体现出,这时可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如在“电压”这一节中课本中只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而没有给出电压的概念。因此学生对电压的理解成为本节的难点。采用实验类比的方法可很好的突破此难点。用水流——电流、抽水机——电源、导管——导线、涡轮——灯泡、阀门——开头、水压——电压进行类比,形成水压使导管中有水流,电压使导线中有电流的认识。抽水机保证A、B两容器间存在水压,电源保证其正、负极间存在电压,即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有电流的前提。

3、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如讲授影响电阻的因素、压强公式P、F、S三者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物理知识都可用此方法来分析。

四、加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进行演示时,不仅要保证演示成功,而且还应精心设计演示的方法,使演示产生最佳效果。

1、 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演示实验应使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清楚,因此,教师应想办法把一些细微的现象进行放大,把一些在水面上进行的演示“定格”,并转化成竖直平面上让学生观察。可能的话,还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2、 源于生活,推陈出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中包含有很多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演示实验应尽量源于生活。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仅是对这些现象简单重复,学生会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增加刺激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生在开始学习电学知识时,如果教师把一块已带电的包装泡沫塑料,靠近学生头顶,该学生的头发会突然向上飞

学术论文下载www.udooo.com

蓬,此时必定全堂哗然,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也定油然而生。

3、 简单明了,有美感。

教师应力求使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简单的器材来演示,并要使操作过程尽可能简单,因为器材复杂增加学生的神秘感,器材陌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操作过程复杂会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感到困难,这些都影响实验效果。而演示实验的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科学美。我们演示应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这种科学美一旦深入学生的脑海,就往往会显得深刻持久。如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从校园的桃树上剪下了两条树枝,一条干的,一条湿的,在湿树枝上有意留下了三张树叶。教师在演示了干树枝不导电后,把干树枝换成湿树枝,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了。这三张树叶就以十分美好的形象突出了“湿”字,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遇上雷雨时,为什么不要在大树下躲雨?”这时,三张树叶又使学生马上联想到了“一棵大树”。从而顺利地进行回答。这三张树叶把上述实验中和科学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就会牢牢记住湿木材导电及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这些物理知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