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校管理 >谈从教育政策出发挖掘职教自身“魅力”

谈从教育政策出发挖掘职教自身“魅力”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5875 浏览:181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自2009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及补助政策以来,“普高热,中职冷”、中职院校生源紧张、流失率高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迹象。由此得知,单纯依靠个人教育成本的“杠杆”来撬动中职教育体系,已经后劲乏力。如何通过政策改革,强化中职教育的权威性和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本文着重就提升中职教育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各种方向性手段和举措进行论述。
关键词: 中职教育;政策乏力;权威性;吸引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助学金政策,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两年,共3000元;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然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伴随以中职招生数及其在高中阶段招生总数中所占比例的显著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则发现,中职学生流失理由严重,流失率逐年攀升。究其理由,政府对中职学校监管“缺位”使中职教育的社会权威性大打折扣;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分流意向和教育选择的重要理由;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灵活性差及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的保障,削弱了中职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这些理由得不到解决将严重阻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职吸引力下降的客观理由

1、地方政府监管“缺位”导致中职吸引力下降

地方政府对中职学校的监管“退位”和“缺位”,导致了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质量规格等方面的系统性的行为失范,影响了这些学校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这是政策失灵的主要理由。
中职学校不规范办学行为的表现有三个方面:(1)不顾教育形象,招生工作不择手段。(2)不论办学条件,专业设置随心所欲。(3)不讲质量规格,毕业文凭随意发放。中职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中的正规学历教育,其学制年限、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纲要等都有相应的规定或指导意见,但许多中职学校并不是努力执行,而是‘我行我素’,甚至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对于课程的任意删减,甚至写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2、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教育选择的最重要理由

中职教育免费政策企图通过“效应”达成既定的政策目标,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达成政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该效应机理的检测设前提是就学的因素是初中毕业生选择上中职还是普通高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其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弹性足够高。
但研究者发现,上述的两个检测设前提都存在理由。首先,初中毕业生共有三个去向:一是就读普通从教育政策出发挖掘职教自身“魅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高中,二是就读中职学校,三是辍学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三者之中的选择,学生和家长需权衡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的因素。中职质量较低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于其收益的估计偏低,与此同时,学生们不读中职而直接就业所得的收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其次,诸多研究发现,就学的因素并不是初中毕业生选择上中职还是普通高中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并不是冲着“经济资助”,而主要是学业基础等其他非经济方面的理由。研究发现,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分流意向和教育选择的最重要的理由。提高中职办学质量当前核心要务。

3、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紧密度不同

随着技工荒现象的日趋严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课程设置和导向是否科学,是否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快速培养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课程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方面一直进行着一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政策仍然存在很多亟待改善之处。
在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分属不同的部门,教育部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实施管理职能,负责宏观的职业学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学校专业设置,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职业培训的宏观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另外,虽然中等职业学校也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方面的任务,职业教育课程政策中也明确要求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靠拢,实行职业教育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但由于管理的分享,使得双证书制度在实施执行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融合程度远远不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二、关于提升中职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几点深思

1、提高认知,营造氛围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推动相应的企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专业课的考题,给学校以场地,实习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社会各界要加大对中职教育改革的投入,投入不仅包括资金,还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空间和信息等全方位的投入。转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非主流的补充性地位,树立职教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干地位,特别是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极为重要但又是非常薄弱的一个部分,必须转变职教是二流教育的看法和做法。只有把正确的认识与政策和制度一致起来,职教才能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如用经济杠杆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手段,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技术人才的鄙薄观念等,导向作用才算到位。

2、上下贯通,左右兼容

所谓上下贯通,是指职业教育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到硕士、博士都应该是上下贯通的。当然,这儿说的硕士、博士主要是指各种专业学位的硕士和博士。所谓左右兼容,是指职业院校可以兴办职业教育,其他各类学校也可以并且应该兴办职业教育。中职不再是终结性教育已被认同,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举措,关键是拓宽升学之路,五年一贯制的直通车,三加二或者三加三的分段式,中职与高校的联合,借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职的专科加本科。职教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转向和沟通,给中职毕业生开辟多种上大学的渠道是拉动中职发展的有效策略。就业重点面向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现造业,并打入国外劳务市场。

3、教育培训,齐头并举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继续教育并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今后初三毕业生逐渐减少,普高和高校扩招的形势有增无减,人才学历层次高移也是一种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渐淡化,因此仅是学历教育的单一功能必须转变。职业学校更重要的是发挥资源优势承担非学历的职业培训。普通高中生,大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在岗转岗及其他培训都是职业学校的重要功能。既为学生怎么写作又为企业怎么写作和社会怎么写作。

4、延后分流 先融后分

由以初三后分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高中阶段分流或高中后分流,探索职普渗透的综合课程实验。淘汰机制下对中职学校的无奈选择,中等职教自身的局限性等,都对现行的初三毕业职普分流政策提出了质疑的理由。延后分流是在新形势下值得考虑的思路。
笔者倡议积极探索在高中阶段进行分流的实验,高中录取不再分职普两类,第一步全按普高招生,到高二或高三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和实力选择职普分道,可以采取学校分流,也可以进行课程分流的实验,认真总结现有综合高中的经验和不足,综合高中的实质是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重点是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职教普通化和普教的职业化。以往二者的严重分离已经付出了顾此失彼的代价。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从提升自身体系的灵活性与能动性入手,渗透到整个国民经济中去,并在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形成有效互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承担起国民教育序列中重要一环的角色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胡思旭:高职院校营销效能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 刘莉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理由分析及策略深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 朱丹: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深思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4] 陈升祥:中等职业教育有招生困境、成因与策略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