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关于中职谈如何提升中职学校体育水平站

关于中职谈如何提升中职学校体育水平站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4633 浏览:11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体育锻炼不足,这一现象正被社会广泛关注,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中职学生的体育现状与体育锻炼的意义

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每周学校安排的一两节体育课外,课外锻炼情况不容乐观。日常生活学习中思想懒惰,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缺少体育锻炼导致上课喜欢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余时间喜欢去网吧通宵上网。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一个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怎么写作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的体育锻炼才能使每一个同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使同学们真正成为健康的青少年。

二、缺乏体育锻炼使生命力脆弱的真实案例

2012年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猝死的事件。11月13日,广州增城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小莲,早上6时许,她与同宿舍的2名女孩一起去宿舍旁的田径场跑步。跑完800多米时,小莲突然倒下,送至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抢救,最终也未能挽回小莲的生命。同年11月14日下午,广州白云区某中学初二女生小何跑步后不适,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运动生理学专家的解释,长跑时发生猝死,大都是由于突然增大运动负荷,心脏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诱发各种心肌病所致。

三、学校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学校不仅要从师资、场地、教学理念上重视体育教育,更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为前提。

1.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师任课制度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师的发挥也有限制。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多元化教学,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任课制度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来安排专项教学制度。因为对于一个45人以上的班级来说,一个教师上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多个教师分项目上课既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课程的效率。

2.完善学校体育场地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针对不同人群加大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建设,对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场地器材标准。比如要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

3.大力在校园内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以及体育意识,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家长协助学生培养体育意识

家长们认为学生在学校是以学习为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校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身体锻炼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提高和培养孩子的体育意识。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感受体育的氛围。

5.学生自己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

强壮的身体素质是今后工作生活的重要保证。没有强壮的体魄,会承受不住以后的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自发地从事体育锻炼。学生个人的自我体育意识对其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要树立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在体育训练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完成训练任务。在课外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欢乐,让自己更有能量,更有信心的学习。
体育锻炼也须作为一种终身教育推广给青少年学生,培养其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中职学校要充分学习贯彻国家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把体育运动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广大学生吸引到健身场所,以此提高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提升学校整体的体育水平。
参考文献:
郑厚成.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理工学校)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