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英国文学 >佩特以双性同体角度重新《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克里奥佩特拉形象

佩特以双性同体角度重新《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克里奥佩特拉形象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14632 浏览:533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爱情悲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女主人公,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长期以来一直被诠释为红颜祸水,很多批评家认为她的美貌和放荡最终导致了罗马枭雄安东尼的堕落、毁灭和死亡。本文试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对克里奥佩特拉这个人物进行重新诠释,作者将探究莎士比亚在进行克里奥佩特拉人物创作时的双性同体的思维。
关键词:克里奥佩特拉莎士比亚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或称雌雄同体)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1772—1834)提出的。20世纪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首先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文学批评理论,她“从男女平等思想出发, 最先提出将“双性同体”作为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人格”。(秦丽英,2010)在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名篇《一间自己的房间》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正常的和适意的存在状态是,两人情意相投,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纯粹男性化的头脑不能创造,正如纯粹女性化的头脑也不能创造”。尔夫认为:“雌雄同体的头脑更多孔隙,易于引发共鸣;它能够不受妨碍的传达情感;它天生富于创造力、清晰、不断裂”。在她看来, 莎士比亚的头脑是“雌雄共体,是女人化的男人头脑。她声称只有双性同体的头脑才能够创作出真正伟大的作品。
本文将通过对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历史巨著《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这位女性人物的深入细致分析来探寻莎士比亚在人物塑造中的双性同体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的思维,并借以重新定位与诠释克里奥佩特拉这一人物形象。作为历史人物,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被普遍认为是与堕落的化身。很多批评家认为这位神秘的东方通过她的妖艳、轻浮以及诡计诱惑利用了罗马三人执政之一,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安东尼,使其心智迷惑,失去斗志,直至惨死。但莎士比亚笔下的克里奥佩特拉却颠覆了这个固有的形象,莎翁用他那“女人化的男人头脑”,从人性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全新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形象:美丽、智慧、痴情而又狡邪、充满政治野心的极具有魅力的即具有女性气质又具有男性品格的女性。
在宣扬秩序和权利的罗马帝国里,男性是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这种男权社会里,女人被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其生存空间及价值只体现在家庭生活中。 她们的存在与地位完全由男性来主导。“男性世界常常用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双重标准衡量女性”[3]。在男性的观念中,完美的女性应具备以下品质:美丽、贞洁、温柔、顺从和富于牺牲精神。罗马三执政之一的凯撒的妹妹奥克泰维娅为了兄长的政治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嫁给了安东尼,像她这种贞洁、顺从的女性在罗马受到了推崇。而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周旋于那些拥有至上权利的男人之间,企图守护她的弱小的、摇摇欲坠的埃及小国。她企图以情感作为政治的手段,实现她作为女王的政治野心。所幸在带有政治目的的情感游戏中,她遇到了真爱———罗马三人执政之一: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安东尼。沉迷于狂热的爱情以及奢华的酒宴之中,她使出浑身解数,花样百出,喜怒无常,目的就是为了紧紧地抓住安东尼的心。在安东尼面前,她的柔媚的女性形象被莎士比亚描绘地淋漓尽致。“要是真算得上爱,告诉我,有多深…我要立个界限,爱我能爱到多远。”[4](424)克莉奥佩特拉的问题反映出她的个性。她是爱情的完美主义者, 对爱的渴望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她要求她的恋人为爱情的深度和广度作出承诺和保证。她渴望拥有安东尼的全部身心。但克莉奥佩特拉最终完全确定安东尼对她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时, 却发现她已经盲目地一手造成他的毁灭,以至于永远失去了心爱的男人。克莉奥佩特拉最终在死亡中与安东尼如夫妻般合二为一。在爱情面前,她不再是尊贵的女王,而是一位热恋中的平凡女子在向恋人索爱。
“别叫我女王,———不过是平凡的女人,
平凡的感情支配我,就像支配那
挤牛奶、干最肮脏的活儿的丫头。”4(599)
莎士比亚除了生动地刻画出了克里奥佩特拉女性化的一面,还对她特有的男性化的另一面有一定的阐释。克里奥佩特拉毕竟不是寻常女子,而是大国角逐中一个风雨飘摇的小国的君主,是一位有很多政治手腕的女政客。她凭借美貌、妖艳及谋略游刃有余地周旋在那些国王与统帅之间,守护她的一方国土。纵然她强烈地爱着安东尼,她对安东尼的依附也在一定程度上跟守卫她的小国有很大的关系。在安东尼与凯撒的最后一次战争中,克里奥佩特拉非要安东尼放弃他擅长的陆战,迫使他与凯撒进行海战,然而她却在海战中又独自驾船临阵脱逃,使得安东尼全线溃败,造成了他最后的毁灭,但克里奥佩特拉此时并没有立刻追随安东尼而去。当她沦为凯撒的俘虏时,她还幻想,“开口乞讨,至少也得讨一个王国。如果承蒙他把他征服的埃及赏给我儿子,那就算把原来属于我的全还给了我,我将跪下来感谢他,为了这恩典。”4(607)她的政治野心和守护国家的决心还是战胜了爱情。最后当她得知凯撒只不过是把她当作战争的胜利品,准备把她当成俘虏到处炫耀时,她才心灰意冷,身亡。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前提,莎翁以他那“女人化的男人头脑”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多面的、丰富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的形象,颠覆了以往的对她的特型化的单一的塑造,让我们领略到一位美丽、智慧、痴情而又狡邪、充满政治野心的极具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双性同体思想[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17)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屋子[M]. 王还,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1989: 121—122.
[3]杨玉珍.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主题新释[J]. 中州大学学报. 2000(2)
[4]莎士比亚. 新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M] 方平,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姚丹丹(1982.11—),女,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