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音乐教学 >简述互教互学下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

简述互教互学下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5185 浏览:127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互教互学 “乙醇”教学 高效课堂
0450-9889(2013)12B-0045-03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导学案创设学习情境,围绕目标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评探究、小结反思、课外延伸与自主发展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教师主导作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新情景,提出检测设,探索理由”,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一、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乙醇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理解乙醇与金属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过程与策略:提出理由、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理由。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实验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及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向学生推出生活中的一种神奇的液体。
要求:(1)各组同学用圆珠笔在手背上写一个字,然后分别用棉签蘸取水和神奇的液体涂在手上,对比,哪种液体清洗效果更好?
(2)取一支小试管,滴入几滴神奇液体和水,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探究活动一】
(1)分组探究实验。
(2)猜想这种物质的名称。仔细观察这种物质,归纳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各组把归纳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填写在表格中。
(教学反馈:学生比较兴奋,通过亲自实践,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小组交流汇报成果。(各组踊跃发言,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气氛很热烈)
【板书】
神奇的液体——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
生活中哪里可以接触酒精?酒精有什么用途?其中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同学自由发言:a.酒精可用于消毒,利用了其化学性质;b.很多花露水的成分中有乙醇,喷在手上凉凉的,利用了它的易挥发和良好的溶剂的物理性质;c.乙醇可以当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化学性质;d.乙醇用于发烧病人的物理降温……(学生在回答中巩固了已学的初中知识)
[教师提问]
本节课,你还想了解乙醇的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想知道乙醇除了可以燃烧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人们喜欢喝酒,酒精进入人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给学生设置发言平台,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
[教师提问]
观察一幅图片,这幅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疑惑?(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发言]
交警在用酒精测试仪检验司机是否酒驾,学生疑惑的是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它是如何检测人是否喝了酒?(通过设疑,知识自然过渡到探究酒精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①简单介绍国内常见的酒精测试仪的种类和原理,重点介绍利用化学策略检验酒后驾车的原理(检查酒驾的原理),其化学变化过程如下:
②同学们阅读材料,深思一下理由:酒量多少与什么有关?(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
乙醇进入人体的变化:
[学生互教互学下的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活动]
①阅读材料,分析Cr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乙醇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乙醇被氧化。
②(自由发言)一个人酒量多少与体内所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有关,含有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越多,酒精进入体内就越容易被分解,自然酒量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交警用酒精测试仪查酒驾的生活例子,学生了解乙醇在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师给学生提供深思的空间和发言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己寻找答案。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互教的目的)
【学生探究活动二】
(教师)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一些氧化剂氧化成乙醛。我们模仿乙醇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片断做一个探究实验。
(学生)阅读学案中的探究活动2——乙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醛(教材P74实验3-3的改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将凹形铜片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凹形铜片表面变黑,在铜片上滴加3滴乙醇,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灼热的变黑的铜片表面变 红,并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
(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验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证据,归纳结论,验证实验结果)
[深思与交流]
①结合实验现象猜想生成物是什么。
②结合铜片发生变化现象,深思铜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组内、小组间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作用,学生间互相启发,起到互补作用,把学生个人的独立深思转化为小集体共同认识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点拨]该化学反应原理。(幻灯片展示方程式)
[教师活动]
①幻灯片展示“满街汽车成酒鬼”。(教师简单介绍乙醇的能源价值)
②要求学生在学案上快速书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随机抽检学生,并展示其写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
对方程式书写正误进行简单点评(设计意图:强化方程式的书写,注重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教师点拨、归纳提升]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乙醇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氧化成不同的产物。
催化氧化:乙醇+氧气→_____________
完全燃烧:乙醇+氧气→_____________
(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视野拓展]
长效的镇静催眠剂的制取原料——乙醇钠(C2H5ONa)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讨论如何获取乙醇钠?
H2O→NaOH; C2H5OH→C2H5ONa
【学生探究活动三】
①小组积极讨论探究金属钠是否可以与乙醇反应。
②通过实验验证金属钠是否可以与乙醇反应。(各组同学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把实验现象填写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实践操作,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习惯)
[学生组内、组间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群体评价,并提出实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其他小组有良好的反思与评价。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利用学生群体优势解决组与组之间探究活动中生成性的理由)
【学生探究活动四】
1.探究乙醇分子所有可能的结构(根据教师在学案中提供乙醇的分子式C2H6O和C,H,O的成键规律及足够有关推断乙醇结构的信息材料)

2.根据学案提供的足够信息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深思和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2)小结。乙醇的分子结构。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乙醇的认识?你还想了解乙醇的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学生小结,谈感受)

[课后深思]
1.根据乙醇的结构式分析乙醇催化氧化和与金属钠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共性?上述两个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部位。

2.如何检验乙醇中有水?

二、教学反思

(一)对本节课的处理思路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初中阶段对乙醇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必修和选修对乙醇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从学生认知起点角度积极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乙醇的物理性质,通过学生探究活动1去掉手上的圆珠笔迹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归纳出来,通过提问“生活中哪里可以接触酒精?酒精有什么用途?”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温故而知新。本节课要重点突破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与钠的反应。
在互教互学下的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教学设计中,笔者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结构决定性质”,从研究乙醇的分子结构开始进行教学。整节课的教学线通过生活线引出,如让学生从身边的化学,过渡到交警查酒驾,酒精在体内发生的变化,乙醇的能源价值引出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再过渡到通过乙醇钠在制药业中的应用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等,体现知识的层层递进,逐步打开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理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较多,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为了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取舍,不讲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部位,只做课后的延伸,课堂中对官能团的概念也只做一般的介绍。
改善乙醇被铜催化氧化的实验。磨课时按照书本的要求做实验,红热铜丝插入乙醇中迅速变红,但是很难闻到有不同于乙醇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学生反复做实验也耗了不少时间。究其理由是乙醇接触热Cu丝大量挥发,干扰乙醛气体的气味鉴别,而且生成的乙醛也易溶于乙醇。改善实验是用坩埚钳夹取铜片,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当红色铜片表面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撤掉酒精灯,用胶头滴管滴加2-3滴无水乙醇于红热铜片上,立即闻到刺激性气味,铜片由黑色变为明亮的红色,现象非常明显。

(二)教学反思

通过磨课,笔者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把控好时间的合理分配。本节课实施下来,体现了“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阅读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培养了阅读能力,学会从材料中把握关键词,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边读边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学会了从材料中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2.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涉及三个实验活动,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取到的知识远比教师“一言堂”或做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思和交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理由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条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小组内学会合作,小组间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会反思。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实验的异常现象,如有同学提出“检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时,点燃气体后火焰为什么不是蓝色而是”,也通过小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有效地解决“钠在乙醇中为什么是先沉后浮”等理由。

4.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有提问、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通过提出理由—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总结和归纳形成规律、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理由等能力。
 互教互学下的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教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以及学生课后所问的理由,这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一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二是在探究乙醇与钠反应时如果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去猜想,自主设计方案、讨论确定方案,那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附】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作用;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基于以上认识,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理由,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依据:学习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层层深入地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生、师生互动,课堂上充满生机。
亮点之二:“理由导学”。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以理由引导学习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一个好的理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学习方式的被动或主动,关键并不在于它是“接受的”还是“发现的”,而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度。汤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化学学习环境,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深思,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化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其中包含了观察和感知理由情境,动手实验,对结果进行反思、修正和推广以及应用等,努力做到“知识理由化,理由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亮点之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设计是“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两者之间一定存在落差,关键是如何加强教学设计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互教互学,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作为南宁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实施已经两年有余。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一是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主线、脉络清晰);二是设计中的有效提问(“理由”导“学”);三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出现的理由是考虑“如何教”的理由多,而考虑学生“如何学”的理由相对较少,往往因教学设计过度化,容易导致“生成”不足,师生、生生互动不足,最终变成老师有很多想法,但学生没有想法,“教”与“学”脱节。汤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深思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通过“磨课”,汤老师对试讲中存在的理由进行深刻的反思,从学生出发,对教学思路,有效提问,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等做了重新整合,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学过程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每个教学环节,汤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并从思想策略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
(责编 卢建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