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音乐美学 >探究缅甸民歌艺术曲式特征

探究缅甸民歌艺术曲式特征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4738 浏览:157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缅甸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既形成了程式化的民歌调式;同时也形成了固定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表达方式。笔者从音阶、音律、调式、节奏、旋律等层面对缅甸民歌艺术的曲式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对缅甸民歌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缅甸民歌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缅甸 民歌艺术 曲式特征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缅甸地区成长出璀璨的民歌艺术,诞生了无数经典的民歌作品,然而长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迥异于周边其他国家民歌艺术的曲式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缅甸地区民歌艺术的曲式特征既是对当地民歌的一种深入解读;同时也是对缅甸文化的一个崭新认识。

一、音阶与音律特征研究

缅甸著名音乐家铎索妙恩志曾经谈到:“与其他国家相比,缅甸民歌音阶的mi和si要低于钢琴的固定音。缅甸音乐的基础是五声音阶,随后才产生七声音阶。”因此,要想演唱好缅甸民歌,一方面要调整好乐器的音阶和音律;另一方面深刻把握民歌的旋律特征。
首先,缅语虽然吸收了印语和藏语的因素,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音特征,由此也产生了不一样的音阶与音律,因此,具备一定的缅语基础,掌握精确的音律特征,是顺利地完成缅甸民歌识谱活动的先决条件。其次,受宗教文化的影响,缅甸人喜欢用自然声腔进行唱歌,音调十分柔和、雅致,因此,民间艺术家在创作民歌的时候,只需要安排好词的语韵,把握好音的轻重、长短、高低以及整体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便很容易创作出柔婉、动听的民歌。第三,缅甸民歌的旋律与歌词是同时创作的,因此,很多民歌作家兼具曲作家和词作家双重身份,虽然没有五线谱和简谱,但却能够按照缅语的音调特征巧妙地应用于歌曲之中。

二、调式特征研究

缅甸民歌极其丰富,习惯以“do”作为最稳缅甸民歌艺术的曲式特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定音来结束乐曲。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缅甸民歌都是以大调式、宫调式为主。部分歌曲虽然以“角”或者是“羽”音来开始演唱,尤其是和声与旋律之中都蕴含着小调式的风格特征,然而在旋律进行的过程中却逐渐走向大调式,从而使诸多民歌作品都是以最稳定音“do”来结束歌曲。在此过程中,缅甸民歌往往采用下行级进、上行级进或者是小跳的方式进入主音。
除此之外,在解读五线谱民歌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音律特征,才能把握正确的音乐调式。部分歌曲貌似C调,然而仍然是以“do”稳定音来结束的,因此,实际上是属于宫调式的民歌作品。这是缅甸民歌最常见的调式特征,在部分地区还有流传着一些其他调式、调性的民歌,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节奏与节拍特征

缅甸民歌也有类似于西方一部、二部甚至是三部的曲式结构。吴季春先生在《缅甸民歌音乐的功能与作用》中,将缅甸民歌的节奏归结为三种,即指钹节拍、板钹节拍、钹板同击节拍等等。诸多学者普遍认为缅甸民歌是由偶数节拍组成,并且将弱拍放在强拍的前面,除了为调整节奏布局,而出现的少数前长后短的节奏之外,大部分缅甸民歌都是呈现出前短后长的节奏特点。
长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当地民俗习惯的熏陶,尤其是独特的乐器形制特征和审美追求,使缅甸民歌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固定,主要是以抑扬、重轻:将低音乐器巧龙巴鼓点融入2/4、4/4、2/2节拍之中,从而极大地强化了音乐的节奏感。除了缅族之外,克伦族、掸族、傈僳族在独特的存活环境、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中,也产生了迥异的民歌节奏。比如克伦族的芦笙舞曲包括2/4拍和3/4拍两种节奏,由此产生独特的民歌韵律特征。

四、旋律特征

同其他民族一样,缅甸民歌的旋律也是由声乐和器乐来进行表现的,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特征和审美思想,同时也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歌音乐特则。
具体来说,缅甸民歌旋律的表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上下行级进。这是缅甸民歌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有时出现在歌曲中的部分环节,有时则从头至尾都采用上下行级进手法。比如《瓦城的花朵》在整首歌曲中都采用了上下行级进。表演者手持槌棒,左右手交替敲击同一个音,向上级进,随后呈现出上下行级进的旋律效果,十分的悦耳、动听。其次是重复的创作方式。通过对缅甸民歌的分析可以发现,重复手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乐句和乐段之中,比如《小白鹭》使用的是变化重复;《泼水节的雨》仅仅在前乐段应用原样重复,从而营造出一股浓厚的情感氛围,随后才进入后乐段。第三是以一音为主的上下移动,往往出现在歌曲的中间部分或者是末端,比如《瑞敏甘》和《花圈》,旋律围绕着主音“do”反复地上下移动,在完成了情感表达之后,又回到了主音“do”。这带有佛教中念经的韵律,往往出现在思念或者是悲伤的歌曲作品中。第四是抛物线型的旋律特征,也即是忽而高亢激昂,忽而低落沉吟,由此来展现歌者不同的情感特征。比如《瑞蜜》的旋律便呈现出鲜明的抛物线式的特征。
总体来说,缅甸人对于民歌作品的审美要求十分严格,既要呈现出精确的旋律特征,富有韵味的节拍与节奏;同时也要拥有精辟的内容题材,由此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从而进行广泛的流传。因此,缅甸民歌为我们研究缅甸文化、思想与审美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朱海鹰. 试论缅甸音乐的结构[J]. 民族艺术研究,2004(4):21-24.
[2]岳木果. 浅谈景颇族民间歌曲的发展与创新[J]. 民族音乐,2012(3):107-108.
[3]姜永仁. 缅甸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 东南亚纵横,2012(11):74-7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