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中国新闻事业 >简论“新闻是新近信息媒介互动”

简论“新闻是新近信息媒介互动”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31216 浏览:1443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闻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元素,是新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还是一切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说,新闻传播领域所有的现象和理由都由它产生发展而来,整个新闻业的工作也都是围绕它而进行的。“新闻”定义的外延和内涵决定着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因此,对“新闻”定义的探讨始终是新闻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当下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新闻传播的业态变化迅猛,新闻实践领域的操作和面对的理由都远远超越了理论研究现有的程度。很多理由用以往的概念、理论根本无法解释。重新对现实考察,根据当下新闻传播现实,确立全新的“新闻”定义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当下现实,提出全新的“新闻定义”。
新闻 陆定

一、事实 信息 媒介互动

陈响园,兰州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新闻是新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对象。关于新闻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加起来上百种。如此多的新闻定义,主要是新闻的特性及衍生特性众多,下定义的学者研究的着眼点不同,而不同的研究视角造成了要抓住新闻客观本质特性定义比较困难。现有新闻的诸种定义,多是局限于传统纸媒平面新闻的概括,传播技术的变革使新闻传播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传播主体、时空关系、传播模式,还是传播效果都与传统纸媒新闻传播截然不同。

一、传统新闻定义的梳理和考察

(一)国内外的不同新闻定义

新闻活动的产生源于早期人类在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好地劳动生产和存活生活,相互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况。这种相互依存状态下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导致最早的信息传播活动产生,新闻这种特殊社会现象应运而生。由于人类自诞生后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生产生活都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维系人类生活和这些社会关系的就是信息交流和传播。所以人类接触和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由来已久。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信息交流需求也日渐增强,新闻传播活动成为一项社会事业。而对新闻理论的研究远远晚于新闻活动的实践,因此对新闻的定义早在实践中就产生了许多根据新闻传播直接体验做出的理解和界定。影响广泛的有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约翰·伯博加特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堪萨斯州《阿契生市环球报》的副主编爱德华·贺说:“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妈呀’的东西就是新闻。”还有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定义的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这三个W就是women(女人)、wapum(金钱)和wrongdoing(坏事)等等。尤其在西方的业界形成的新闻定义大多都来源于新闻内容的趣味性、猎奇性和反常性。英语词汇中“news”,源于希腊,在《牛津词典》里就解释为“新鲜报道”。 整体来看,国外的对于新闻的定义大多将其归为信息。西方社会的专家学者更为关注的是“时效性”、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认为这些是作为新闻的主要元素。这样认识新闻和西方新闻传播的环境分不开。近代西方新闻事业主要产生于商业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商品属性。商业化运作模式、受众市场主导新闻传播的环境下,大众化报刊对新闻的选择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广为流传和认可的定义。如此对新闻的认识也同西方新闻的职业化和专业主义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国内,新闻的定义多源于学界,主要是新闻教学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们,根据他们对新闻传播研究的结果做出的界定。因此,国内的新闻定义往往较为宏观抽象,却又能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内涵。在表达上常以形式逻辑的肯定判断,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总体上,国内关于新闻的定义分“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为“事实型”“活动型”“功能型”“信息型”4种主要类型。
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的开山鼻祖”的徐宝璜在他的著作《新闻学》中讲道:“新闻者,乃多数阅听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1]民国名记者《京报》总主笔邵飘萍定义:“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可见我国早期的新闻定义多是将新闻看做是事实。这多是受到晚清和民国时期传入的西方新闻思想的影响。在“事实型”的定义之中,不得不提到的是范长江先生1961年发表的《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提到的新闻的定义。“什么算是新闻呢?我觉得,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全面,但是,它贯穿了一个为群众怎么写作的精神。”[2]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徐宝璜先生还是范长江先生对新闻的定义,都强调新闻一定是事实,注重新闻最根本的真实性。新闻的本源就是事实,新闻就是提供关于某一事实的信息,没有事实依据,杜撰和凭空捏造的都不是新闻。同时,二者都是从受众的角度提出定义,都考虑到了受众对新闻的主动性。不过在范长江先生的定义中“欲知、应知而未知”表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只是西方新闻思想中的受众客观信息需求,还有了传者主观传播导向的因素。在西方新闻理论中,新闻是客观中立的信息,而在我国新闻学理论中,新闻的引导教化功能一直被视为新闻重要的特性。
“活动型”的新闻定义是将新闻看做是一种报道或传播活动。这是针对信息传播形态的一种定义。李大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现在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3]“写真”就是客观记录,就是反射现实。用一种活动来定义新闻更能表达出新闻与现实的区别,体现出新闻还原现实的本质。在这一类型的新闻定义之中,原复旦大学教授王中先生的定义最具价值,他引入传播学概念认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4]定义的中心落在“传布”二字上,实质强调公开性和公共性,不是秘密也不是私下。这一传播过程的定义相对而言是客观的,从技术层面、传播角度考察,避开了主观立场对定义的偏见,丰富了定义的内涵。当下,用“传布”也能较好诠释新闻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表现形式。
“功能型”的新闻定义则十分具有政治特色。功能说将其归为实现某种目标、完成某种使命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强调新闻作为手段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是原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5]受到国内新闻学文人论政思想的影响,将新闻作为宣传工具似乎是近代中国救亡过程中不少传统知识分子的共识。甘先生强调“各新闻机构所发布的新闻,除了报道事实以外,还明白地显示出或隐晦地暗示着新闻机构对此事的评价或意见。”[6]长期以来,政治宣传一直是国人办报的出发点,在救亡过程中,政治宣传的工具属性成了新闻媒体的存在作用,新闻相当长时间都用于影响人的思想。“目的是为了‘影响舆论’,这是现代新闻报道的根本作用”,[7]“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手段,是影响广大群众思想的手段。”[8]工具论的新闻定义有其政治色彩的产生背景,但这只能是特殊时代的“特殊新闻”,最多只是新闻的一部分而已。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闻的政治属性越来越弱,商业属性和信息需求成为新闻的主要功能,工具论的新闻定义也不再适用。“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明确分出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媒体作为传者负责生产内容,传播新闻。受众则从有限的媒介载体上获取传者发布的有限信息。新媒体的产生让传播的每一个环节都既充当着受众又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充分的互动过程,使新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着新的信息和作用。全方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报刊新闻所占的份额比重越来越小,几乎所有的新闻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

(三)娱乐时代情绪传递

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人们对娱乐的消费产生了爆炸性需求。新闻传播活动也不能幸免。“娱乐工业正在制造一种直观的感性的感觉方式。它拒绝思想和人的深度意蕴,它反对文化的知识性倾向。这是一种易学的、可以随便仿造的文化”。[10]娱乐文化风潮下,整个社会都是浮躁的。娱乐化的受众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娱乐化需求,也就催生了娱乐化信息的泛滥,甚至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情绪化正成为争取受众的法宝。
传统的新闻传播依赖于报纸,冷峻的文字传播方式从技术上尽管不便于传播扩散但有利于深度深思。而当下多媒体传播的背景中,情绪化传播成为新闻信息的主打,尤其是视频传播中的煽情化都已成为传受双方达成的传播共谋。在这样的背景下,给新闻作出符合新的传播环境的界定,以有利于区分出大众传播中的糟粕。

三、新闻——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唯一的真正定义就是事物自身的发展。”就是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来考察事物,辩证逻辑把这一重要原则作为出发点。列宁也作了清晰明白的阐述:“考察每个理由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11]
一个定义的准确与否要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也就是说,新闻的定义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应该包含新时期新环境下产生的各种新的因素新的内涵,要能够涵盖新时期语境下出现的新的新闻现象。对此,笔者提出新闻就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

(一)信息取代事实

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中,事实的界定变得难以把握。可以说网络炒的是信息,未必全是事实。实际上,事实在具体新闻操作中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没有人能说自己所掌握的就是事实。事实只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我们涉及的事实不过是通过记者描述,当事人复述组合而成的二手事实。很多时候为了达成客观中立的形式,媒体必须从采访、写作包括编辑等一系列流程中确保一种平衡。其实,新闻一直都是对信息的组合。况且,事实本身就是变动的,而且不同的视角得来的事实都只是事实的冰山一角。在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下,新闻信息不再只是基于事实的二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不断增殖,若干信息相互交织。可以说,在复杂的媒介传播环境下,简单地用抽象的事实来解释新闻已远远不够。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更加便捷,信息传播空前频繁。由于互动参与性强,在互联网参与的事件中,往往汇集着来自不同角度、多元化的信息。在互联网提供的这一信息超市,受众能够自由地进行筛选。在这一媒介传播环境下,定义新闻用“信息”就更加贴切,可以说是一种舆论风潮和社会事件的“动态共振”。媒介对社会事件和舆论进行反复的联系。在这里,信息包含了事实、第一现场当事人的再现,第二现场的再现及社会舆论在互联网对于虚拟事实的反馈。这些都从不同角度构成着同一条新闻。可以说在信息传播近乎同步的今天,受众反馈和受众参与往往直接作用在事实本身上。新闻很大程度上不是回顾发生过的事,而是各种信息的互动让受众直接参与到新闻事实中。用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来定义新闻,不只是符合唯物的物质观定义,还体现了唯物运动观的定义。

(二)传受双方视角审视

由于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是单向传播,因此传统上的新闻定义一般都只能考虑到传者或受众其中一方,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来定义新闻。一般西方新闻定义中较重视受众,从受众“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视角定义的居多;而国内则偏重传者的意志,传者视角定义居多。陆定一先生“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就是从传者的视角,抛去了新闻价值和受众选择的因素。徐宝璜先生“新闻者,乃多数阅听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则是从受众的视角定义的。
由此可见,在传统定义中无论定义具有多强的概括性也无法涵盖传者和受者的两个视角。传播本身必须具备传者、媒介和受众三个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到受众才能成立传播关系。受众必须接触到某个媒介或者看到、听到某条信息,这样这个传播过程才成立,媒介、传者、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才出现。否则即使有再丰富的信息,没有被受众接收到的信息便失去一切作用,成为在信息空间中的僵尸或幽灵。
当下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传受双方角色交叉,没有固定的传者也没有固定的受众。“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这一定义能够充分概括双向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将传者的导向和受众的选择统一起来,从宏观传播过程上对新闻进行定义,对当下跨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可以实现良好的界定。

(三)强调媒介互动的过程

对新闻的中心语界定上,大多定义将其定义为信息或是报道。这些都将新闻局限在具体的报刊文章之中,未免有些过于狭义化了。相比之下,原复旦大学教授王中先生的“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这一定义显得更加具有传播的意味。笔者提出的“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则更进一步用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完整反映新闻信息的实质。媒介互动在这里既包括传者与受众间的互动还包括传者与传者间、受众与受众间的互动。传者间的互动是多种形态媒体间联动的形式相互协同。受众间的互动是信息的自媒体传播和反馈。传者与受众间的互动则是依据受众需求的媒介信息流动。
客观的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的,新闻也必定是动态反映的。只有动态的过程才能使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最大化的保证。只有充分达到媒介互动,汇集多方面的信息才可能还原出最大限度客观的事实。新媒介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获取。很大程度上信息是根据受众关键词或字条主动搜索得来的,新闻的传播过程就建立在受众和若干信息的互动之中。“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