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结论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5735 浏览:165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遵守提问设计的原则,在提问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受主客体关系、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构建性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尝试、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提问技巧 教学效率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也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提高,要问得适时,问得得法。问不适时,问不得法,不仅会破坏课堂有序的节奏,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同的课堂,需要不同的提问方式、方法,课堂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提问方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谈几点有关课堂提问的应遵循的原则和可取的方法。

一、课堂提问的清晰性

课堂提问必须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问的是什么,以及教师所期待的回答。同时,教师在提问后还应该注意及时并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在起始阶段我设置了这样的提问:本文的作者是谁?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乡愁》?读一读、想一想,如何确定节奏和重音?你觉得应用什么的语调和感情来朗读这首诗?由此学生能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感情。

二、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教师的提问方式如果单一而平淡,没有任何悬念。那么整节课堂气氛就会沉闷而压抑,听课教师都觉得很累,相比学生更是如此。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选择同题材或者同主题或者同写法再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提问对话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也达到了知识、情感的深化。同时我还将此文与席慕蓉的《乡愁》构建比较阅读,读读诗歌,想想意境,看看写法,这样与学生互动交流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三、课堂提问的适应性

提问能引起思维共鸣,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样,有利于师生对话交流,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根据这首诗中四个极具内涵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个场景:游子寄信、乘船探亲、拜祭亡母、隔海遥望。经过探讨,学生理解“乡愁”的内涵:有对母亲的思念,有对妻子的不舍,有孝子之心,更有爱国之情。

四、课堂提问的切入点

于无疑处设疑,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发挥提问的最大功效。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综合性强。
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通过充分的个性化阅读,品味咀嚼诗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写作技巧。比如讨论: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突出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通过讨论探究可以进一步理解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情深四海的情味,从而体会反衬手法的作用。

五、 课堂提问的节奏感

学贵有疑,而“问”则须有度。“满堂问”是滥问,学生疲于奔命,则思维过于“张”。其间要有适当的间隔,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就不能进行深入的思维活动,往往只能说出问题的表面现象。
感知、理解、赏析是诗歌教学的一般过程,我们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析诗、品意、悟情、得法,架设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平台,指导学生“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鼓励学生读出真我,力求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学《乡愁》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乡愁是一种抽象化的情感,而形象化又是诗要追求的,那么这首诗是如何化抽象为形象的呢?(2)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是对四种对象的修饰、限制,你能从中体会到意象怎样的特征?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为什么?(3)全诗共四节,在结构形式上又有怎样的特点?
当然教师还要注重与诵读结合,赏析过程中适时点拨,及时归纳,收放有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论采取哪种提问方法,教师提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需要和课堂生成的需要。切记,任何问题都不一定等于“启”,但要有助于“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真正启动,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孟献华.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7期
【2】郑晓龙.“问”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