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职业教育 >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实践生

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实践生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4891 浏览:148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导入的研究意义和当前存在的困惑,在课堂实践中归纳了好玩游戏导入、趣味故事导入、生活实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实践操作导入五个重要的课堂情境导入方式。
关键词:情境;导入原则;能力提升
情境导入中的“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色彩的气氛和生活场景。“导”是引导,“入”是进入学习。“导入”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合理的导入能明显地改进、优化课堂教学。首先,教学效果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相关联,不同的做法对内容、对象、教师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次,方法的有效性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相同的方法施加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设计时应整体考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导入。

一、以好玩游戏导入

如浙教版九年级下册《2.1简单事件的概率》中,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笔者经过思考后确定,在课堂导入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为五局三胜制,游戏时,同学们信心高涨,都觉得自己会赢。五局结束后,找到班里的五局都获胜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学生沾沾自喜的回答:“运气比较好!”班级里传出了笑声,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再问失败的同学:“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学生会高兴地回答:“继续游戏,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问:“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这样就利于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故事导入

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7准确数与近似数》,笔者讲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历史课上,林老师讲到:“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小A突然举手“老师,你说错了,早在三年前我的小学老师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那么到现在应该有5003年的历史了!”讲到这里,同学们哄堂大笑,笔者问:同学们为什么发笑呀?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很多同学说不上理由,就是觉得不对。于是教师就说,等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了,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以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导入

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4绝对值》中,教师创设以下情境,分级引入。

情境一:小明和小刚约好星期六去书店O处购写书籍,两人写完后坐出租车回家,小明坐出租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家A处,小刚坐出租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家B处。规定向东为正,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A、B两点的位置,则他们的家与书店O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他们两人共行驶了多少路程?
情境二:小明回到家后准备去C酒店参加小磊的生日聚会。但他不知道C酒店在哪,于是打电话给小磊询问,小磊告知他,C酒店就和书店O在同一条马路的同侧,距离书店4公里处。思考:小明能准确找到C酒店吗?为什么?
情境三:小明出门后发现不能找到C酒店,于是再次询问小磊后知道C酒店在书店的东边4公里处,请问小明家A与酒店C距离多少?
在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中,与出租车行驶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设计意图:情境层层深入,利用数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方面的不同层度的了解绝对值的基本含义。
又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7.4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先复习一下我们行程类问题的三个常见的基本模型。可以类比是一次函数的三个偏旁:“横”、“提”、“捺”。

图1图2图3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能够清清楚楚的说出这三个基本模型的实际意义后,再编制如下的看图说话练习,并让学生尝试说出图像所表示的问题。

图4图5 图6

图7图8
图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引入即吸引学生,又简单明了,不会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

四、以设置悬念导入

以上我们谈的大多是新授课的导入,那么初三的复习课要不要创设情境导入呢。许多老师喜欢带着学生回顾知识,设计很多零碎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例如在二次函数复习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复习。
定义:形如y=______(a,b,c是常数,a≠),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_____。顶点式____。两根式:______。
可惜上面这样“捣碎磨细”的知识回顾导入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走马观花,也导致了我们数学复习课中常见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的现象,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难再充满去探索,再发现,这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如初三的复习课中,我用刘谦一句名言导入复习课:
师:今天我们要来见证一个奇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图

1、图2),有什么特点?

生:老师,您真逗,这两幅图案只是四个图形的两种不同拼法,没什么特点呀。师:是吗?那它们的面积相同吗?
生:那肯定相同。
师:那可不一定,有的时候你的眼睛会骗你哦,请同学们仔细计算一下。
生:太神奇了,第一幅图面积是169,第二幅图面积是168。竟然会不一样?
■■
图9图10
S=132=169S′=(13+8)×8=21×8=168
正当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可适当点拨。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它们相似吗?
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图1

1、图12)。


图11 图12
生:不相似,我明白了,图9中的梯形和直角三角形拼不出图10中的那个大三角形。
师:看来老师这个小魔术,同学们一下子就识破了,不过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吗?
生:可以用三角函数。
生:可以建立坐标系,用一次函数说明……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唤起了学生再探索的,如果我们的复习课都能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那么我们的复习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五、以操作实践导入

如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中,教师创设以下操作情境
师:大家看,这是两块一模一样的三角板,他们是……
生:(脱口而出)全等三角形!
师:今天我们就把这两位主人公摆一摆,用它们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师:你们不信?看!老师这么一拼,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13)。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刚才老师是怎么拼的?
生:老师,你刚才把三角板先翻了个面,然后移动了一下。
师: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看到老师是先把其中一个三角板翻转了一下,然后沿着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向右移动了一点。
师:你们有没有其它拼法(同学拼成图1

4、图1

5、图1

6、图17)?

学生展示拼法,并说明自己的拼法。 ■■ 图14图15
■■
图16 图17
传统的课堂,教师采用让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一些基本的图形,思考一些典型的例题,操练大强度的练习”的教学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用符号表征知识。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积累的,只是一种静态、单一的动作表征。一旦碰到了初中几何的“实践操作和动态”等动作表征类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教师在本节课堂中,搭建多元平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教师让学生在“全等三角形拼图”的平台中,“观察拼法、说出拼法、动手实践拼法、反思拼法、总结拼法、理论指导拼法”等多元化表征方式反复交替,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实现认识过程中的二次飞跃。
又如,我们在初三的二轮复习中,往往要讲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2008年杭州中考为例,考察了逼近与极限的思想,这一类是初高中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教材以及复习考试中都很少涉及,但我们可以从浙教版七上的阅读材料《神奇的》捕捉到这一类重要的数学思想。阅读材料提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证明了?仔=4×(1-■+■-■+■-■+■-■+■-■+…)。
我将这个公式稍加变形,设计以下的操作导入,让学生利用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计算器判断
4×(1-■)____?仔____4×(1-■+■)
4×(1-■+■-■)____?仔____4×(1-■+■-■+■)
4×(1-■+■-■+■-■)____?仔____4×(1-■+■-■+■-■+■)

4×(1-■+■-■+…-■)____?仔____4×(1-■+■-■+■-…+■)
上述方法可得到一系列越来越接近于的近似值,我们发现是无理数,而接近的两边的算式是有理数,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探索与发现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这与课本中■的确定如出一辙,因此在二轮复习数学思想方法中纳入的逼近方法,可以使学生巩固有理数逼近无理数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又体现无理数处处存在的数学本质。

六、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笔者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一节课,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教师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成果。教师只有善于专研教材,不断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中二次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修改设计,再实践……如此循环,才能提高教学能力,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呈现出生动精彩的数学课堂。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的,,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只有遵循情境导入的原则,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王杰航.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
廖雪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J].湖南教育,2009.
[3]张景斌.中学数学教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4.
[4]程振响,王一军.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华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