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有效路径选择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有效路径选择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13960 浏览:582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认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确立好“能力本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文关怀、在乎学生一切”“与实践密切结合、全面发展”的理念,选择“与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 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以实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理念探索
[作者简介]梁青春(1970- ),女,山西平遥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江苏苏州215104)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61-02
当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教育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是能否赢得竞争,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如今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笔者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需要坚持的理念与有效路径选择做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升级的关键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正不断走高,不仅看重其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更看重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正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遵循职业教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2.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依靠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职业人的素质,因此高职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问题,不单单是要重视技能培养,还要重视素质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学生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学生个性化特点突出,追求自我有更好的发展已成为高职学生的内在要求。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尊重每个学生,它不是选择性和淘汰性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德、智、体、美、劳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具体落实。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展自由,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4.改变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现状的需要。当前高职体素质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总体上是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潮流的。但是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在某些方面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他们率真、活力、义气、真挚与热情,自我意识强,个性化特点突出,但部分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暴露出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实质;在文化素养方面,不少学生知识面单薄,缺少读书的好习惯,片面注重专业技能的获得。高职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且有30%左右的贫困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打工,受家庭影响,他们看问题很现实,更趋于功利化。他们内心游走在城市文明与农村观念的碰撞冲突中,言行举止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卑;面对就业、生存的压力,他们的心理不稳定,心态浮躁。所有这些现状都要靠素质教育的实施来改变。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探索

1.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素质与能力分别以势能和动能的方式统一在每个个体身上,也就是说学生素质的培养同样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姜大源教授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其中,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尤其强调获得社会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会说话的“机器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人。在这个意义上,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对其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完全一致的,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则。
2.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都是由各自的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多维结构,各个要素和各自的系统之间互相依赖、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因此,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校来讲,不仅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素质的内容、结构和特点,掌握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在动态的教育中加以调整,而且要强化全员育人思想,建立全员育人环境,贯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事实上,学生素质教育既可以发生在课堂中,也可以发生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发生在师生日常交往中,因此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落实到位,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
3.“人文关怀”、在乎学生一切的理念。当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udooo.com

前高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许等各种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升,这需要我们营造一种爱的氛围,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一方面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将教育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营造活泼好动、宽容纯洁的校园环境和同学关系,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使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笔者所在学院倡导“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它以人文关怀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是以培养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观。因为有了“我在乎你”,所以就会有“你在乎我”,学院、教师、学生三者互为母体,互相在乎,互相促进。4.与实践密切结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教育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利用好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则更具有具体性、直接性、典型性。作为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实践教育环节,如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技能实训等,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培养诸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品质和精神。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1.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高职教育体制中,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等素质的培养应该由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老师去完成,未列入教学目标,导致素质教育与专业课堂剥离开来。实际上基于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素质资源因素,专业教育过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潜移默化中渗透和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过程。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板有眼、一招一式的实践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娴熟的技能、负责的态度、手把手的传授胜过一切说教,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自然而然就在这样一种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完成了。因此高职学校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应将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用多样化的自我教育活动形式提升个体素质。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以其自发性、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参与社团活动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沟通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生活和学习内容。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地位,从活动方案的策划到活动的具体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这种“润物无声”、自觉自愿的教育效果是传统教育途径难以达到的。
3.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优化素质教育环境,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受教育者的交往面日益扩大,接受信息的频度和维度呈几何级增长,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实践证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单凭正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着力优化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样离不开环境、氛围的熏陶,校园文化正以其独特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的知识、思想、艺术、道德、制度及校园风尚和行为习惯、环境、建筑等。它多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等产生影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它能把学校成员的业余文化活动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耳濡目染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
4.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遵循实践育人规律,实现知行合一育人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是一种使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方法。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在实践锻炼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从而获得素质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个体的良好素质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经过“内化—外化—内化(调节)”过程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社会实践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施展个人才华和挖掘潜能的机会。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接触社会现实,领悟和体会世俗社会的生活,直接面对具体问题,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与人协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王文礼.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教育的发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2009.
[6]白显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几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7]钱贵江.当代大学生管理新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