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活动教学原则

开展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活动教学原则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21422 浏览:957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品社课开展活动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一、激发主动原则;二、科学设置问题原则;三、具体情境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上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活动教学原则
1672-1578(2012)06-0228-01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原则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反映了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规律是实现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目的指南针。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实现。

1 激发主动原则

主动是教学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主动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是主动的体现,无教学活动的主动,也就没有主动的教学活动,主张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学习观倡导: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主动学习也是学生积极的学习,它不用督促、批评,当然更不要强迫、惩罚。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的表现应是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高涨。所以实施有效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受外在的压力而被迫的让学生学习。因此活动教学设计注重的激发主动原则,旨在是要求小学品社课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小学品德和社会课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从而发展开拓认知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质的彰显。激发主动原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力,信任学生的内在主动的强大潜力。陶行知曾提出对学生教学教师必须依据的五大解放:(1)解放学生的学习的头脑,让学生能想。(2)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能干。(3)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主动说。(4)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实社会里去探寻获得丰富的知识,让学生从封闭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大自然,与大自然为友。(5)解放学生的时间。这五大解放的立足于培养儿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要想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实现这五大解放,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尊重和最大的信任。在进行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相信他们的内在强大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探求,在大自然中探索新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而不去呆板的亦步亦趋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 设置问题原则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旨,围绕核心问题,让学生主动的与外界即他人或物体进行充分的交流、交往,在相互作用下,在与外界对象交往的过程中,来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含盖了全架构的完整的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的体系。因此科学设置问题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开展活动教学要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科学设置问题原则通俗的意思是指开展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活动教学中要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以一个或几个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在我们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较多的这样的教学场景,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课前设计好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事先发给学生的课文内容信息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认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真正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活动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问题的答案不是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需要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或争论,需要通过学生与他人或物体进行直接性的交互活动,在与对象的交往作用过程中得出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一个确定的、唯一的答案的。问题的最终解决的措施通常是开放性的,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

3 具体情境原则

具体情境原则是指可以以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要设立具体的情景为立足点,在这个具体情景下来教师来设计教学,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活动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在具体情境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任务,围绕特定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或物体进行交互作用,在学生主动的与外界即他人或物体进行

优秀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充分的交流、交往,在相互作用下,在与外界对象交往的过程中,来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教学过程。所以说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活动教学要遵循具体情境原则。它是指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活动教学要设立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下来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因为在现实的小学品社课的实际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脱去情境的,即教学中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的教学设计是异轨的教学。这是值得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

4 创造原则

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责权利要分清楚,作为学生有公开地讲出自己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权力。教师的课堂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来,然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们为之讨论或辩论,这样意见的真伪对错就很快明了了,所谓是真理越辩越明。如此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公开讨论,合理的意见予以肯定并给予保留,不合理的意见则给予抛弃,很难以判断合理与否的意见则在时间不容许的情况下留待课下继续讨论交流,在如此一个公开讨论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情景中,各种偏见、误解、错误的看法统统将伴随着讨论空间的扩大和讨论时间的持续而给予完满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长期开展就能让学校教育逐渐从封闭的呆板的教学走向活跃的开放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实际活动教学中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使孩子们能够解放出来,打消他们的胆怯和依赖老师的心理,使学生们能够无拘无束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甚至是个体的情感体验,不担心教师和同学的讽刺和耻笑,总之,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活动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习得新知培养了能力。
参考文献:
藤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叶澜.教育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