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试谈水清源活方能水清电大

试谈水清源活方能水清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20516 浏览:934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和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是件苦差事。一些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学生面对老师的题目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那些千人一面的文章,双方都是苦不堪言。
关键词:学生作文;个性化;培养

一、以无字书为通道引进活水

看到第一抹春绿时的欣喜,等待考试成绩时的着急,与父母争吵时的任性,与朋友出行时的雀跃……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入文;写自己的感动,写自己的困惑、欣慰、惆怅,这些小情调也是写作要传达的。总之,目光可及的每一点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写作素材。老师的这些想法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在课文的学习中,甚至在各种形式的学校活动和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地传达给学生,把他们的心灵放牧到辽阔的生活空间里去。
在学生写作的最初阶段,老师大可抛开技巧方法不谈,仅就文中某个闪光点加以肯定,针对他提出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原来交流是可以用笔来完成的。在老师的关注下,学生的写作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视野逐渐拓展,他们不仅能够细腻地捕捉自身情感的微妙体验,也懂得了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无字书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作文的个性化开发了无尽的源头活水。无须细读作文,只要浏览一下学生作文的标题,你就可以发现学生们的眼界和心胸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绿化文化荒漠》《淮河忧思录》《京剧发展之我见》《战火中的伊拉克》《生命与生活之遐想》《雾中花 水中月》……
“周记”是我让学生表白内心的一种形式。在这些无拘无束的真性情的流露中,我能切切实实地感到他们跃动的青春,纯洁、清新如晶莹的晨露,自然、舒畅如夏日山间的溪水。与学生有着这样的交流是令人愉悦的,我经常被他们感动着,也会像学生盼望看到我的评语那样,渴望看到他们的周记。沉浸在他们的世界中,觉得自己也年轻了。我喜欢这种感觉。学生也找到了感觉,陈津同学在一年的写作总结中写到:“在这一年里一共写了40篇周记,最大的感受就是写作特有意思,特好玩。没事的时候写上一两篇,充实一下自己;心烦的时候写上一两篇发泄一下……”一年的时间,师生便共同度过了作文枯涩痛苦的阶段,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了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感情,再让学生做命题作文,就显得有的放矢一些了,学生写来也敢露真情,觉得得心应手一些。
学生有话可说了,不再视写作为畏途。这时学生不仅有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而且有了用笔表达感情的信心。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这本无字书中找材料,学生的写作视野宽广起来,实现了作文题材的变死为活、变空为实。
无字书开辟的作文通道,大启天下事,小启身边情:活水源源,真情绵绵;讲真话,抒真情,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特色凸显了出来。

二、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

仅凭课内几篇文章的阅读是无法开阔学生的眼界的,老师要不断给学生推荐好文好书好报刊,把好文章、好段子介绍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语林采英》本,专门做读书摘抄,摘录令自己怦然心动的文字,并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评价。作文与摘抄都是常规作业,每周收一次。博闻之后,还要强记。名言警句、佳词丽句、历史典故了然于胸,自己动笔为文时自然会汩汩流泻。深厚的文学积淀,无疑是写作的又一丰厚养料。
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式阅读意识。以往的阅读教学大都是继承式的:学生只须通过填空、选择或简答把文本中的有关信息吸收储备起来就大功告成了。而创造式的阅读则与此大相径庭。“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只有创造式的阅读才能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
创造式阅读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读者与作者同样是生活的参与者和感悟者,尽管中学生对生活的解读难免片面或肤浅,但只要发诸真情,毕竟是独特的;尽管他们的文学表达也难免幼稚或笨拙,但只要出自年轻之手,毕竟是有生机的。创造式阅读产生的作文,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读后感,它是名副其实的“借题发挥”。这所借之题,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全篇的艺术手法,也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个细节。总之,只要是书中的某一精彩之笔像打火机一样点燃了读者蓄积在心的灵感,读者就可以捉住这电光石火发挥成文。
以无字书为通道引进活水,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做好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指导便是水到渠成的事。通过高中阶段三年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作文的个性化或萌于“无字书”(社会)的切身体验,或源于“有字书”(书本)的阅读灵感,追求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做人促进作文,作文升华做人。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