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高中语文学习:阅读胜过盲目做题

高中语文学习:阅读胜过盲目做题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6019 浏览:203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殊不知,如此盲目性的做题换来的却只是“事倍功半”的“杯具”,单纯地做题而不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是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对于高中语文来说,阅读是关键,那么如何既不用做大量的习题又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笔者就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谈谈关于语文的学习心得。

一、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这着实不是个好办法。有的学生写来大量的习题集,废寝忘食、反反复复地研究,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的突破,因此只是机械地为了做题而做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同一类型的题,而不做深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感到疲劳、厌倦,还会大大削弱其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阅读思考的内容

鉴于阅读思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尽快改良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边阅读边思考,这种思考。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1.认识上的思考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些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总是理解出现偏差,而且很容易在同一类问题上“栽跟头”,屡错屡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急躁和焦虑的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放弃此类题目,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因而会白白丢掉很多分数。笔者认为,遇到这样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总是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出原因,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进而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经验教训,并仔细研究出题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高。

2.操作上的思考

所谓“操作”,是指在解答试题时,选择好角度,讲究方法与顺序。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辨析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往往就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提问,应答的关键是能否找出与之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点在语文课上经常遇到,比如学习议论文,讨论论点与论据、证明与被证明;说明文的说明与被说明、本质与现象;记叙性文字的具体与抽象;其他如隐含与明晰、递进、并列、因果、条件、转折、比较、称代、含蓄、比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诸多关系,由于作者行文的风格、习惯、技巧不同,一般说来,只要认真阅读,都不难把握。这个过程既包含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多理性,形象思维偏于感受,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最后冲刺阶段,学生们需要多一点相关的体验。要多回顾做过的题,对了的,总结经验,错误的,想一想原因,在哪儿出了问题。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开朗”。
具体操作,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二、细审题意,明确要求;

三、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

四、研读文句,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准确筛选;

五、再审题意,根据设问要求定向应答。

三、阅读思考的基本任务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学生们都没有读过,尤其对于前两种文章,学生们普遍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学生们也可能不熟悉。因此,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那么,要想读懂并理解篇章和文段,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多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哪怕只是了解皮毛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也有可能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便利。比如文章中涉及到某一科普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可能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那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了解过该方面知识的学生,在做这类相关题目时便会得心应手。因此,笔者倡导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之上,多多涉猎百科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从而为应付各种题材的文章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统观全文。试题在设问时,虽然常常是针对几句话或一两个段落,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之下由诸多信息总合而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关信息都可能造成理解偏颇。某年高考的选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试题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问,应答必须关照副标题和文后注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统领全文,没有找到文章的主旨核心,把文章的某段或某句话当成是文章的中心,结果在答题时,理解出现偏差,丢掉很多宝贵的分数。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先锁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句,在答题的过程中仅仅围绕主旨进行阐述,就算阐述得不够全面具体,老师也会给相应的分数,因为答案扣住了主题。
第三,一些考生在做题时习惯用自己的认识去代试文本的陈述,这是答题总与答案有较大距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文本与我们的认识或见解不完全一致的时候,试题只要求回答作者的认识、见解是怎样的,“理解”不是“读后感”,必须要忠实于原文。如果认为只要从原文中寻章摘句就行了,那学生们就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由于设问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解读时要依题做答,表达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但可以肯定的是,答题内容一定为原文所固有的。复习期间这些认识上的问题要解决好,并把它们当作解读文本的原则加以遵循。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的做好阅读题目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同学提供借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