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开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站

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开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站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36595 浏览:1624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性举措。党、国务院对加快区域间产业转移高度重视。2010年《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两年来,在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势头看好、成效明显。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切实做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化区域产业分工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福建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率先开放,随后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沿江沿边对外开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20世纪80年代,我们承接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加快轻纺产业升级换代步伐;90年代,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促进了机电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出口;进入新世纪以来,积极承接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转移。经过30年的演进,我国整体产业体系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中国已经被称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回顾过去的历史,深刻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未来的前景,我们可以肯定地讲,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大调整必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在区域间转移。在这种大势下,西部地区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经过10年的努力和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更加牢固,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乃至与全球产业体系相比,确实存在巨大差距。当前,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业比重大效益低,怎么写作业比重小层次低,工业则主要以资源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呈现出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高技术不高的特征,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都较弱。随着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自身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通过引进新的要素投入,获取技术溢出、关联带动、观念更新和体制转型等效应,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推动东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本相对饱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存在着产业名义高度化高、实际高度化低的问题。以长三角为例,2011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7.9%,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江苏、浙江两省第三产业比重更低,而制造业比重虽然大,但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偏低端。珠三角从加工贸步,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要素成本的提高,一度也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看,发达国家从事的设计和销售是高附加值环节,我国从事的加工是低附加值环节,理论界把这个现象称为“微笑曲线”。近年来,东部地区瞄准国际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迅猛,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具备了打穿“微笑曲线”的基本条件,展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东部地区的转方式、调结构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只有东部地区实现了产业高度化,才能有效缓解资源约束、打破需求制约,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继续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才能腾出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让中西部地区得到发展的机会,促进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东部地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型发展和产业转移,这不仅对东部地区自己,而且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能不能转移,核心不在中西部,核心在于东部的产业结构能否高度化。因此,东部的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不能成功应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能不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关键看东部地区。

(三)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各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全国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从理论上讲,产业布局有两条原则,一条是市场指向,一条是原材料地指向,合理布局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只有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限制,难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这对促进产业区际合理分工和良性互动,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使东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

(四)有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经济发展无非是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个是资源约束,一个是市场约束。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受资源约束,表现为短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资源约束往往不是主要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市场约束。在世纪之交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其中一个核心指向就是要破除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5%,2010年人口36069万人,占全国的27.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的22.8%,城镇化率只有41.6%,落后全国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各地加总的17.4%,是全国未来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地区水能资源蕴藏储量占全国的86%,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天然气可采储量占全国的66%,石油储量占全国陆上储量的31%,铜、铅、锌等主要矿产资源及稀土、钾盐等资源均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接续地。这两个方面都凸显了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和战略资源丰富的优势。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进一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增强我国防范和抵御世界经济风险的能力,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有利于调整劳动力就业布局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转移。据统计,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52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外出农民工中10850万人来自中西部地区,占比达68.4%。从就业区域分布来看,在长三角务工的农民工5828万人,在珠三角务工的农民工5072万人,分别占到了全国农民工总数的23.1%和20.1%。农民工现象是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有现象,这种钟摆式的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中心城市,使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怎么写作面临较大挑战;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形成的“春运”等非正常流动,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形成“留守群体”(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安全、老人赡养、家庭矛盾等问题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不少地区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分布的不均衡、经济发展的差距过大。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将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缓解交通运输和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压力,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城镇新增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高于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拉动新增就业增长的主力。

二、充分肯定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的明显成效

(一)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东部地区积极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有效推进了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特别是2010 年8月国发28号文件印发以来,东西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共同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科学推动产业转移合作的新路子。

1、产业转移规模明显扩大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国发28号文件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发挥自身政策、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明显扩大。重庆2009—2011年实际利用内资三年分别迈上1000亿、2000亿、4000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492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0%。四川2007—2011年实际利用内资每年也以超千亿元的规模递增,2011年达到7083亿元,年均增长37%。陕西去年实际利用内资282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到1853亿元。其他省区增长速度也很快,云南“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内资超过40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79倍;宁夏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资金由2007年的24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277亿元,四年翻了三番多。

2、产业转移层次明显提升

随着东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层次发生明显变化,逐步由以纺织、服装为主的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机械、电子信息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以能源、矿产资源采掘为主的初加工向资源精深加工转变,由小企业、小项目向大企业、大项目转变。英特尔、富士康、联想、戴尔、宏碁、纬创、一汽大众、现代汽车、吉利沃尔沃、格力电器、上海重工、北车集团等一大批电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大型企业落户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由2001年的20亿元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1400亿元,比重由不到全国的千分之一提高到2%。电子信息、汽车、油气化工已成为四川三大千亿元产业。今年1—5月,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40%,分别比中部和东部地区高出9和31个百分点。

3、产业转移方式不断创新

过去,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自发的、零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随着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的逐步深入,各地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产业转移呈现出了产业链式、产业集群式以及园区共建等多种有组织、有规划的新方式。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规划了18条产业承接链。重庆笔记本电脑、四川汽车、甘肃新能源装备、新疆及兵团纺织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深圳在西部地区分别与昆明、重庆等地共建了云南昆明(深圳)工业园、重庆璧山工业园等,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与四川广安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北京中关村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山东淄博与宁夏石嘴山也正在推进共建产业园区;东部省份在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新疆时,也积极与当地共建产业园区。

4、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探索产业承接发展新模式和区域合作新途径、推动西部地区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设立以来,积极在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改善环境、提高效益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广西桂东示范区2010年10月设立,两年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289个,投资额达2745亿元,分别占广西自治区总量的43%和35%。重庆沿江示范区2011年1月设立,当年利用内资总额达到122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2.6%,相当于“十一五”五年的总额。宁夏银川示范区2011年9月设立,已与山东、江苏、浙江等一批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总体来看,示范区建设对承接产业转移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推进产业转移合作的宝贵经验

各地在推进产业转移合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东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有的设立了专门领导机构,有的印发了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文件,有的制定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有的设立了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支持企业投资西部。二是加强产业承接平台建设。西部地区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充分利用西、西洽会等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平台。三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主力军。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做好怎么写作工作。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共建的新机制,创造了共同投资、利益分成等合作方式,为产业转移合作注入活力。东部地区还将对口支援、对口帮扶与产业转移合作结合起来,变原来的“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帮助西部地区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