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查抄袭率

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5400 浏览:157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原生态民俗特点,从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各项机制及拓宽资金渠道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原生态民俗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
1812-2485(2012)06-031-2
早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对地处浙江中部的山城武义十分欣赏,留下著名的诗句《宿武阳川》:“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自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这首诗非常凝练概括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武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恬淡醇郁的风土人情。时过境迁,在现代经济浪潮般席卷、吞噬古代文化遗存的今天,我们仍然在武义能够看到俞源这样保存较为完好的生态名俗,这确实是一大幸事。有人说走进俞源就如进入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观园,它的一砖一石都极富人文色彩,每一条古巷,每一幢古宅都在讲述着从前的故事。这个村的太极星象等神秘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美丽的传说,谜一样的现象,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古村落形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前往考察研究。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的无序开发,我国原始村落的保护不容乐观,原始村落自近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战争与动乱年代的人为破坏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有的已经面目全非。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旧住宅混杂,失去原有风貌。二是出现“空心村”现象,由于村落部分居民外出打工,无人看管和维护,房子逐渐毁坏。三是当地干部群众对自己拥有的古村落漠视,保护积极性不高。像俞源这样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压力,受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因此,将村落文化研究与历史、现实价值、规划保护相结合,用历史的发展眼光对待保护,强调村落自然的保护与规划的整体性,将研究村落与发展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进行保护性利用、开放性保护,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研究和建设村落文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化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保护与建设新农村和谐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笔者结合俞源村的实际情况,对原生态民俗的保护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

1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村民及游客的保护意识

原生态,代表着生命之态、自然之态。俞源村原生态民俗的保护主要包括对俞源太极星象村古建筑、房屋、河道等的保护,还有台阁、舞龙、圆梦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二个方面。、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的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一方面,俞源村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宣传保护的重要性,并将保护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以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相关介绍、标语等形式营造一种保护的氛围。俞源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其中有二个方法在今天看来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之一是修族谱。族谱说明居住在俞源的人们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社群成员,他们也属于一个拥有自己的历史家族。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该村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举人等260多人,村人读书成风,历代书香不绝。俞源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与俞氏先祖俞涞交往过盛,同时还有宋濂、章溢、苏平仲以及其他宋元名家常常光顾俞源,说书论卷,游览山水。修族谱增强了村民的历史自豪感、责任感,让村民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合理的保护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增强村民自觉的保护意识。同时村民的良好保护意识,文明得体的举止,本身就在无形中对游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进俞源,古木参天,村落有致,潺潺流水,醒目的指示牌及温馨的提示标语,村民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游客仿佛置身庄严肃穆的神秘殿堂,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神秘气息。

2 健全各项机制,促进保护与建设的和谐发展

在俞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指导保护工作,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一方面吸收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的退休干部、教师、文物爱好者组成基层文化保护小组,担负起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落的保护及卫生工作。另外,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制定村规民约,依据国家法律,让村民意识到认识上的一致,尤其是利益上的一致。俞源书写自己历史的方法之二是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祠堂、居住了多户人家的民居、庙宇等为社群提供了公共场所,同时显示了俞源的现在和过去。据初步统计,俞源古代民居395栋,构成50幢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占地约3400平方米。从总体布局看,俞源的民居主要围绕由东向西的一条顺势而建,大部分朝向南部的梦山,建筑高大宽敞,天井开阔,建筑的选材也很精良,贯穿东西的七星塘是极其周到的防火措施,而且寄寓了消灾祈福的人文精神,融入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俞源村 “擎台阁”、“迎龙灯”等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每年的正月十三,俞源村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擎台阁”活动,古镇大街小巷挤满了来自四方的群众,这是该村最热闹的日子,亲朋好友相聚,商人云集,气氛比过年还要闹猛,村民准备了太极竹筒饭、消灾馒头等富有民间文化内涵的点心食物,盛情款待四方的朋友和客人。俞源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节目,就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六的圆梦节。传说在俞源村始建于宋朝的洞主庙圆的梦十分灵验,各方善男信女,虔诚而致,有的祈祷,有的求子,有的祈福消灾,有的保佑发财。圆梦节期间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圆梦者多达数千人。庙内佛堂前八间上下厅、两边六间小厅、饭厅、以及圆梦楼十八间全部客满,许多人为圆一梦甚至在庙前庙后、村头至村尾席地而卧,直到东方破晓。圆梦节时村里还要演三天四夜的社戏,这项活动也一直流传至今。为保护宣传自己的民俗文化,俞源人民就是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世代传承和推广自己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俞源人民还会在一些重大的活动和节检测日为国内外游客奉上精彩的民俗文化节目。

3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扶持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的财力有限,原生态民俗也不可能通过保护立刻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相反,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保护。因此,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力度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建立类似“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组织,动员和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扶持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民俗文化。俞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的旅游业给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原生态民俗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重视和保护它,就是重视历史,重视文化,更是重视未来。在保护上谋求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为俞源更美好的明天祈福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