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学作品主体性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学作品主体性教学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4730 浏览:122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文学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采用分解式法,习惯于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训练指导。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语文教学和学习观念的偏差,弱化文学作品阅读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底蕴,从而造成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异化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异化。目前,这种长期沉淀形成的教学和学习的思维定势,还潜意识地影响着语文实践,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一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与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相适应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新途径,已成为广大教师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1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讲析模式,确立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也不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其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它涉及价值追求、意义生成、实践创新等各个方面。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头脑里已有的图式中,或者当新的信息与原有的图式出现矛盾时,如何通过“顺应”重建新的图式。因此,学习者首先是人,是具有高度的自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自己建构的。
因此,要提高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文学作品的素质教育功能,必须彻底改革以教师串讲或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学为主体”的语文教育原则落实到作品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作品学习主体地位。在这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充分的发言权,让学生走进作品,酝酿。

2 利用信息技术,从视觉入手,强化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文学作品是以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鲜明的文学形象,能深深地留在读者心目中,给人以激动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抽象地、理性地介绍知识、分析细节,必然使学生感到苍白和枯燥,不能对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等形成深刻、形象的认识,天长日久,学生便会感到教师只是在空洞地说教。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集声、光、色于一体的优势来进行教学,则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这一缺陷。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如果单从语言上来分析课文就过于单调乏味,而如果能利用投影片来显示人物的前后变化,那就好讲的多了。投影片上奥楚蔑洛夫的衣服一穿一脱,神态一怒一喜,很快地使学生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警官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走狗形象有了深刻认识,学生也借此体会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这种利用信息技术,从视觉上强化文学形象的教学手段,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解读文学作品内容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以形象反映生活,人们对这些内容的解读有一致之处。但是,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含蓄性、隐喻性、多义性、概括性和开放性,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的特点,因而其内涵又是多元的。另一方面,由于阅读主体的性格、生活经历、人生观念等各不相同,所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多元化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鲁迅先生在论及《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枯燥的解说和分析。这种枯燥的解说和分析,不但引不起学生的探索,而且带有教师个人的情感,很容易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产生千篇一律的感受。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起心理上的激动和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例如,教学《鸿门宴》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故事情节,让学生在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中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使得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可以见仁见智,从而避免问题答案的标准化现象,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以平等对话、主动参与的方式解读文学作品。

对学生而言,文学作品的阅读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既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由文学作品阅读的特性所决定的。主动参与的方法,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学习,也是注重语文实践性的学习,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
古典文学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由于年代久远或古今地域空间概念的不同,往往使学生感到很陌生,教师也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帮助其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有效地实现在平等、合作交流同完成对作品内容鉴赏、理解的目标。
在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时,对信陵君这一人物的评价是个难点,仅仅让学生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帮助其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有的学生提出信陵君不是一位真君子的观点,理由是其为了救赵背叛了自己的国家,窃兵符,杀晋鄙。如果平原君不是他姐夫,信陵君或许不会去救赵的。对此观点和理由,课堂上学生竞相发言,纷纷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语段,兴趣盎然,课余时间还参与了辩论。这种自由讨论的氛围,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任务不是向学生抛出某种观点或将教师对作品的个人审美感受塞给学生,而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文学教育新思路,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尽量给学生提供参与思维表述再创造思维的平等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发表与传统结论或教参答案相悖的独到见解。在这方面,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代替的。
5 利用信息技术,积极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优质的、健康的信息资源,如高扬爱国精神的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文学作品的教学虽然有其独特的多元性和深刻性,但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健康的情感和审美教育贯穿于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定会为学生构筑一个和谐的精神世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