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唐宋行旅词网

唐宋行旅词网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4563 浏览:183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唐宋行旅词探讨”是对唐宋“行旅词”的文学探讨、文化探讨,揭示“行旅”对词在创作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剖析词人心态,把握“行旅词”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规律,彰显唐宋“行旅词”在“中国古代行旅文学史”上的作用与作用、影响。论文首次以行旅题材入手,以行旅的视角对行旅与唐宋词的联系、唐宋词中的“行旅”题材、“行旅”艺术以及“行旅”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在拓展唐宋词探讨空间的同时,揭示唐宋词的艺术特点与魅力形成的重要理由。唐宋行旅词是行旅文学的一类,以“行旅”为抒写对象、反映行旅生活、行旅内容,以行旅为主题的词作,即为行旅词。历代类书、诗文总集、选集对“行旅”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论述“行旅词”以江湖行旅、贬谪行旅、播迁亡国行旅、军戎之旅(军旅)等几个方面展开。中国人重土安迁,不习惯旅行,宋代士大夫不乐意出京做官,一出京任职,即有沦落失意之感。加上宋代水路发达,故传统分类的“羁旅行役”词,大部分都可归入“江湖行旅词”唐宋行旅词在内容上主要是:宦途失意、江湖飘零、贬谪落魄、亡国之痛、以军之苦、旅途艰辛、驿馆孤寒、旅况凄凉、思乡怀人、离情别绪、道中酬唱等等。论文共分十个部分:绪论t要是对行旅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对选题的作用和理由、探讨近况、探讨内容、目标、策略等进行介绍。第一章以行旅文学的角度对行旅词进行溯源。第二章对唐宋行旅词进展历程和特点概述。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别以“江湖行旅词”、“贬谪行旅词”、“军旅词”角度,具体论述其创作概况、内容主旨、艺术特点、词史作用、文化作用,是总论部分的具体展开。“余论”部分就尚未展开的“播迁、亡国”行旅词等内容作以简单论述,并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附录”部分是在论文写作历程中对一些作品主题、本事、词意等不足所作的一些考辨、解读,未能割爱、聊附于后。综合本人的探讨结论,笔者以为在对行旅词的艺术价值、词史作用、文化意蕴等不足的探讨上,有较多的新意。通过对“江湖行旅词”、“贬谪行旅词”、“军旅词”等类型的行旅词的多角度探究。本论题首次揭示了唐宋行旅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一,空间的变化,带来词境的开阔、词风的疏宕。北宋词承五代遗风,词境狭小,多描写室内、庭院、酒筵、美人、装饰等,多体现城市生活,由此而来的是词风的柔靡、秾艳。以而形成了词为艳科、以婉约为正宗的词风。行旅词以开始就将词以闺阁酒宴带到江河湖泊、水村山驿、大漠边塞之中,词境开阔、风格疏宕有致,并对豪放词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二,雅化的与行旅词的结合,是对豪放词风的收敛和中和,以而使词达到张弛有度。行旅词中,江湖漂泊会思念佳人,贬谪途中也有歌女“粉丝”的追慕,亡国之旅有对旧日欢会的回忆,军旅词常常会写到征妇闺怨。但这种“”是一种弱化、淡化、雅化的,显著与歌筵酒会上逢场作戏有很大不同。如果说空间的转换带来的是词在风格上向诗的靠拢,而的点染则是词向以婉约为正宗的回归。三,暗喻、象征、寄托等手法的运用提升了词的品格。“词为艳科”的传统使人把词看作聊佐清欢的小玩意儿,只是酒酣耳热之际的儿女闲愁。而行旅词的漂泊江湖、贬谪蛮荒、亡国贱俘、以军塞外等内容使词的整体具有悲凉的风格和悲剧的意识。故在行旅词中常用暗喻、象征、寄托等艺术手法,这样,词在反映生活的内容上就融入了重大的题材、宏大的作用(个人政治升沉、保家卫国、宗社倾覆),如此,则词的品格自然得到提升。四,“由地及史”的策略,使咏史、怀古与行旅结合起来,是时间、空间的相互交织。行旅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理性”,在某一具体地点又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典故,故贬谪行旅词、江湖行旅词多于川峡写巫山神女,洞庭、湘水写湘妃、屈原、贾谊。亡国行旅词则多写历史兴亡(如六朝于金陵之兴替、隋炀帝于江都之灭亡等等)。这种写法就使行旅词具有一种古今同悲的苍凉风格和意味。在论述各类行旅词的基础上,本论文又揭示了唐宋行旅词具有重要的词史作用:一,行旅词拓展了词的内容、题材,扩大了词的存活空间。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词多体现女性闺阁闲愁、酒宴之上的声色之美。后来大量的行旅词创作出来,像贬谪、亡国、漂泊江湖、以军等很少在词中出现的内容,一下子在行旅词中铺展开来,这必定带来词在内容、题材上的扩张,也为词的存活、进展开辟了道路。二,行旅词的创作是“尊体”观念在词史上的反映与实践。词体不尊,由来已久而成风习。行旅词多写江湖漂泊、贬谪、亡国、军戎征战等对国家、个人具有重要作用的内容,词体之尊的变化就自然发生了。三,行旅词的创作推动了词体的“诗”化。新的内容、题材对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也有影响,“衬托、暗喻、象征、寄托”,这些在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也全面运用到行旅词的创作之中。如“日”与“长安”代表着皇帝和京师,是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也是表达政治诉求的诗所常用的意象和手法。把这些意象写进词中,自然使词向诗的内容和表达手法有所靠近,推动了词体的诗化。四,行旅词多以“赋”法入词,推动了慢词的进展。行旅词因经历地方多,空间变化大,自然景物丰富,人文历史繁多,这都有利于创作内容丰富的行旅慢词。行旅词人往往因个人遭遇而感慨良多。所以在漫长的行旅中可以创作篇幅较长的慢词(酒宴这种当场作词的环境不利于慢词的打磨、创作)。词人题序中的“过某某地”、“作于某某道中、舟中”等标记明确显示了这一点。驿亭、寺庙题壁词的众多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些词不一定全部是行旅词,也有一些词是行旅之后而写,但内容是对行旅的回忆,仍然是行旅词。与此同时,通过大量的文本解读,本论文又以多个方面来论述了唐宋行旅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以词证史。首先,通过对行旅词的探讨,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如贬滴行旅词和亡国、播迁行旅词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次,具体辨析词人的行踪(如贬谪的时间、路线等)。第三,可以辨析词创作的具体时间和背景,如北宋末年的欧阳殉的《踏莎行》词,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作的。第四,可以借以考察、印证唐宋时期的交通情况和行旅习俗。二,行旅洲“本事”背后的文化意蕴。行旅词多因贬谪、亡国、飘零江湖等而作,故“故事化”的“本事”记载较多。这些“故事”不一定真实可靠但荒谬表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历史真实”,具有深厚的政治、宗教、民族心理等文化意蕴,值得挖掘。三,行旅词的“传播”作用值得重视。很多行旅词写于途中,又往往题写于驿亭、寺庙之壁,故传布四方。实际上行旅词的作者也非常重视词在传播上的优势,用词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论文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论文2012
【分类号】:论文I207.23
【目录】:论文

    摘要3-6

    ABSTRACT6-9

    绪论9-24

    一、 “唐宋行旅词”的概念界说9-13

    二、 选题理由与作用13-16

    三、 探讨近况及走势16-22

    四、 探讨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不足22

    五、 探讨策略、探讨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案例及可行性22-23

    六、 革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23-24

    第一章 唐宋行旅词的历史渊源24-31

    第一节 行旅文学的发端24-27

    第二节 行旅文学的进展与新变27-29

    第三节 唐代是行旅文学的期29-31

    第二章 唐宋行旅词概述及进展历程31-40

    第一节 唐宋行旅词概述31-34

    第二节 唐五代行旅词的进展特点34-37

    第三节 宋代行旅词的进展特点37-40

    第三章 载酒一尊谁与共,回首江湖旧梦——江湖行旅词的内容与艺术特点40-55

    第一节 江湖行旅词的概念界定40-42

    第二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江湖行旅词的表达内容42-45

    第三节 景阔情柔、慢词赋法——江湖行旅词的艺术特点45-55

    第四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江湖行旅词的词史作用与文化作用55-65

    第一节 以秾艳喧嚣到清雅沉静——江湖行旅词的词史作用55-58

    第二节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江湖行旅词的文化作用58-65

    第五章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贬谪行旅词的内容与艺术特点65-90

    第一节 投荒万里无归路,词客多唱行旅歌——贬谪行旅词概述65-71

    第二节 “长安”“日”已远,知音慰苦辛——贬谪行旅词的内容、主旨71-76

    第三节 人在江山里,儿女情可托——唐宋贬谪行旅词的艺术特点76-90

    第六章 万里谪途写新词,夕阳红处是长安——唐宋贬谪行旅词的词史作用与文化作用90-104

    第一节 “开疆”、“尊体”与词风演变——唐宋贬谪行旅词的词史作用90-94

    第二节 传播、圆融与传奇——唐宋贬谪行旅词的文化作用94-104

    第七章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唐宋军旅词的主旨与艺术特点104-118

    第一节 唐宋军旅词创作概况104-107

    第二节 将军百战苦,春闺梦里人——唐宋军旅词的主旨107-113

    第三节 雄奇豪放、苍凉哀婉——唐宋军旅词的艺术特点113-118

    第八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唐宋军旅词的词史作用与文化作用118-131

    第一节 豪放源头说军旅,时人难解真风情——唐宋军旅词的词史作用及局限118-126

    第二节 玉关老将亦多情,各以词作诉心声——唐宋军旅词的文化作用126-131

    余论131-143

    余论一 春梦绕胡沙,忍听琵琶——唐宋“播迁、亡国”行旅词131-138

    余论二 行旅视角下的唐宋词探讨之反思138-143

    附录143-170

    附录一 周邦彦《兰陵王·柳》之“灯照离席”试解143-146

    附录二 周邦彦《玉楼春》“一任卢郎愁里老”之“卢郎”解146-147

    附录三 曹组《点绛唇·咏御射》词本事考辨147-150

    附录四 欧阳珣《踏莎行》词本事考辨150-151

    附录五 敦煌词《望江南》(娘子面,硙了再重磨)词意辨析151-153

    附录六 夏承焘《周草窗年谱》补正153-156

    附录七 南宋词人章谦亨生平家世考156-163

    附录八 《全宋词》王同祖小传订补一条163

    附录九 论秦观词艺术风格的演变——“”渐隐,“身世”渐显163-168

    附录十 《兵要望江南》的作者与时代不足168-17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