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对于话语被规训

对于话语被规训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7013 浏览:790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丁玲的一生可谓传奇的一生,其创作多次转型,她的人生也随其作品时起时浮,透过其人生与作品坎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与政治的复杂联系,看到权力对文学的影响作用,尤其在延安时期的文学活动中。延安时期是丁玲重要的文学活动时期,她创作一再转型,最后五四的被规训,这与政治规训有关,另外知识分子自身主动服以规训也是一大因素。虽然被规训但潜伏在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启蒙意识又不时浮现,造成其作品的断裂。其间有着着作家主体性与政治间的摩擦,有着着知识分子话语与政治话语间的摩擦。论文具体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中国建立“自由、”的理想社会深深吸引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有济事救国的信念良知,在遭遇战乱、亡国灭种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寻求国家民族出路,热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左翼时期就与革命结下了不解情缘的丁玲,入延安后再次找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价值被认可的感觉,对延安充满浪漫幻想,在与革命理想的鼓舞下,丁玲初入延安时创作了大量的报告文学、速写、散文等,将主题纳入歌颂延安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中,进行了革命乌托邦叙事话语的建构。第二部分,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国采取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丁玲等知识分子经过革命的想象之后,刚来时的兴奋开始退潮,开始重新审视延安,发现延安也有黑点,在宽松的政策背景下,针砭时弊地创作,批判延安落后的地方。但知识分子政策又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将知识分子区别性地吸收,给其戴上了“革命”的帽子,使其成为有机知识分子,他们只能在政治允许的范围内创作。丁玲等知识分子在针砭时弊批判性作品创作的背后又隐含极大的矛盾性,有权力政治对文学生产的规约因素,有作家创作自身主体性的规约因素,有自我经验与革命现实的隔阂,有知识分子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摩擦。最后用鲁迅“看/被看”的方式具体对《在医院中》文本细读,揭示延安文学生产的复杂性。第三部分,丁玲是在政治规训和她主动服以规训的双重因素下走向规训的道路的。政治规训方面:为了统一政治话语霸权,将知识分子话语整合到话语系统中,就得对知识分子话语改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强行干预创作内容,《讲话》明确规定创作的立场、态度、怎么写作对象,对知识分子创作进行规约。第二种,对文本内容的暴力评论,对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提拔”,对不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则进行“压制”,排斥异己声音,评判方式单一化、机械化,政治批评代替了文学批评。主动服以规训方面:对知识分子地位的否定引起知识分子内在的本源性焦虑,他们开始向大众看齐,转变了自己的言说方式,创作符合《讲话》要求的作品,赢得的表扬。按照《讲话》来复制其思想内容,是话语的生产者、传播者和监督者,这使得知识分子(作家)的主体性丧失。但留有着知识分子骨子里旧有的艺术个性、表达习惯与自我认知方式仍难以消除,知识分子“旧我”被击碎的同时,在新的话语习得的历程中又无法将新的文学体制成功地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中,只是表面地复制新的话语,造成了一种文本的断裂。关键词:规训论文主体性论文知识分子话语论文政治话语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绪论9-13

    第一章 初入延安——政治的乌托邦构想13-3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中国政策吸引13-18

    (一) 地域、文化、时代背景13-15

    (二) 政策背景15-17

    (三) 个人因素17-18

    第二节 奔赴延安18-22

    (一) 丁玲怀着知识分子的革命信念奔赴延安18-19

    (二) 丁玲与萧红比较19-22

    第三节 革命乌托邦叙事话语的建构22-31

    (一) 乌托邦叙事话语的建构24-28

    (二) 革命话语建构的反思28-31

    第二章 延安之春的背后31-51

    第一节 宽松而复杂的政策环境31-36

    (一) 宽松的政策31-32

    (二) 利用自由主义打击教条主义32-34

    (三) 政策的复杂性浅析34-36

    第二节 知识分子启蒙意识复苏36-41

    (一) 杂文创作37-39

    (二) 小说创作39-41

    第三节 文本细读《在医院中》——知识分子话语与革命政治话语的摩擦41-51

    (一) 第一层,陆萍对群众的“看”与群众对陆萍的“看”43-46

    (二) 第二层,丁玲对陆萍及环境的“看”46-48

    (三) 第三层,批评界读者接受群体对作品的“看”48-51

    第三章 延安整风——知识分子话语的规训51-71

    第一节 政治规训51-59

    (一) 《讲话》确立的背景51-52

    (二) 《讲话》的召开与政治规训52-58

    (三) 丁玲主动向《讲话》内容靠拢58-59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主动服以规训59-62

    (一) “群众”概念的吸引59-60

    (二) 《讲话》引发知识分子内在的焦虑60-61

    (三) 转变言说方式61-62

    第三节 规训背后的自我断裂62-71

    (一) 丁玲习得的《讲话》与《讲话》本身间的断裂63-65

    (二)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断裂的具体呈现65-71

    结语71-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