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低碳经济 >对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对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33116 浏览:1548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也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及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升措施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有所加强,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更是同时引起了政府、企业与投资者等的关注。我国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在2006年就已经建立了关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委员会,来对企业内控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就国有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往往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复杂,而不科学的内控制度建设也会加大的加大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并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利润的降低,因此强化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尤为必要。
事实上,控制作为管理思想中的核心理念的重要构成,能够对相关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核查工作,保障计划执行过程中问题的改善。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可从总体层面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核查,促使企业活动在正轨的路径上陆续开展。事实上,这种对企业活动的核查功能也鞭策着企业各部门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开展,而这显然可以很好的保障企业活动的效率,最终为企业的成长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开展涵盖着两种类型,也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内部控制,目前国有企业对于前者的重视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层面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二、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国有企业的所开展活动的完备性。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必须要严格遵守所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并按照合理的步骤对国有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核查与监督,从而使得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能够在有效的监控下开展,完备性的实现对于国有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的开展仅是一种必要性的保障,而如何确保所开展的活动可以带来较为有效的成果,还需要内部控制部门加强对各部门工作有效性的重视(康文韬,2009)。
最后,内部控制可以保障国有企业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非科学合理的运营有可能会带来较为可观的经营效果收益,但总的来说,这种工作模式难以成为有效的工作系统,对于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多,甚至会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害处。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科学性的评价,可以保障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被具体的执行,从而形成成型的工作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后期发展怎么写作。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尽管从宏观政策而言,目前已经具有适合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规章,但从国有企业自身层面来看,却存在着执行方面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事实上多与国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建设不力有关,从而也不可能有效的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不科学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我国企业对此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就国有企业而言,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管理环境不够科学、股权分配不够有效等。具体来看,国有企业当中的大股东对于股东大会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而这显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维护,而相应的董、监事会在企业当中作用的发挥也较为有限。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微观控制规章并不够完善。我国国有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企业内部部门设置通常较为复杂,数量也是众多,而对于内部控制相关规章的构建上却很少综合考虑不同企业部门的利益因素,这很难保障不同部门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而导致制度框架不够成熟。这种框架的不够成熟也使得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得不到不同部门的认同,收到的约束较多。
最后,国有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风险欠缺足够的了解。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对于自身经营活动通常缺乏充分的评价体系,这使得在不少经营领域面对着风险。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而言,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个人主见而对风险进行评判,难有科学合理的风险意识。而这种对于自身经营风险层面的不良理解最终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很难科学的开展。

四、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第一,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在国有企业内部,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兼顾到不同部门的意见,因此在构建内控制度过程中应该充分与不同部门进行沟通,从而在企业总体要求的指导下,兼顾到不同部门的利益、建议等,这也使得内控制度框架的完善构建。
第二,国有企业在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基础上,也应适时的增强自身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通常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有良好的抗风险机制作为保障,而对抗风险机制的构建又具体要求着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别构建符合自身特征的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国有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形成总体上的风险防控体系(李小东,2008)。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保证。
最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快速、高效、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伴随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有必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并且建立信息技术团队,不仅着力于系统的正确使用,而且也要求对相应的电子记录进行准确的核查,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优势地位,最终快速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康文韬.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9期.
李小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现代经济,2008年第10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