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理论 >简析巴中市川陕苏区首府巴中市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概述要求

简析巴中市川陕苏区首府巴中市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概述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5740 浏览:129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中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并且在内涵、形式、类别、分布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目前,巴中市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9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2处64点,省级文物保护遗址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289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处。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城乡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自然生态的极端变化,革命遗址保护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应从技术措施、法规宣传、规划设计等方面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 巴中市 川陕苏区 革命遗址 保护
巴中市位于绵延千里的大巴山南麓,幅员12325平方公里,人口393.97万,下辖有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一片风云迭起的红色热土。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12月中旬抵达四川省通江县,此后的27个月时间里,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万多人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27名共和国将军、128名省部级干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张琴秋、廖承志、刘瑞龙、吴瑞林、傅崇碧等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P231

一、巴中市红色革命遗址保存现状

作为川陕苏区首府所在地,巴中市革命遗址资源极为丰富,据巴中市2011年7月公布的革命遗址普查统计,目前,巴中市登记在册革命遗址、遗迹共908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519处,重要战役、战斗遗址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6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41处,烈士墓(群)45处,纪念设施36处。

1.平昌县革命遗址、遗迹

平昌县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烈士的故乡,现有革命遗址、遗迹103处。其中,红军机关5处,李先念住居1处,将军故居7处,江口县苏维埃政府及其组织15处,有纪念意义的会议旧址4处,为保障军需民用的工厂及医院5处,石刻42处,舒玉章烈士被害地1处,红军在平昌境内的战斗遗址12处,成仁取义碑1处,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及刘伯坚烈士故居2处,川陕苏区平昌革命文物陈列馆1处,地下党活动6处,抗日纪念碑1处。这些革命遗址、遗迹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代表性的革命遗址有:(1)刘伯坚烈士故居。故居位于平昌县龙岗乡街道,共两栋,分别建于1895年和1937年,属老式穿斗木结构民居,建筑面积共519平方米,原始风貌和格局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既是纪念烈士的重要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2005年,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故居亲笔题写“刘伯坚烈士故居”。2007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公布“刘伯坚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刘伯坚烈士纪念碑位于平昌县城北佛头山腰,1980年遵照同志“川东人民应该为刘伯坚烈士树碑立传”的指示精神,报经党、国务院批准,在其故乡修建了刘伯坚烈士纪念碑。1986年纪念馆落成时,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为纪念碑揭幕,题写了“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碑名,“忠魂盛开革命花,正气凛然照万代”成为纪念碑的主题。纪念碑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南江县革命遗址、遗迹

南江县是徐向前元帅长期生活战斗的地方,现有革命遗址、遗迹222处。其中,国家级革命遗址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1个,省级革命遗址3个,市级1个,县级革命遗址25个,没有确定级别的有193个(多为石刻标语)。代表性的遗址有:(1)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2)禹王宫。位于南江县长赤镇,始建于清嘉庆二年,为四合院中式砖木结构建筑。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南江县后,在禹王宫设立了长赤县苏维埃政府。禹王宫前殿三道石门框上,刻写有“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那里容得寄生虫”等数十条红军石刻对联,至今保存完整。

3.通江县革命遗址、遗迹

通江为川陕苏区首府所在地,川陕省委、红四方面部都驻扎于此。川陕苏区时期,党和红军仅在通江县地域就领导人民建立了“三县两特区”,其下辖25个区苏维埃政府,6个区级苏维埃政府,144个乡苏维埃政府,千余个村苏维埃政府,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众多。据全县2010年文物普查统计:通江县境内革命旧址、纪念建筑物共216处,被国家、省、市、县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2处64点;省级重点保护遗址5处;市级重点保护遗址8处;县级重点保护遗址62处。目前,通江县革命遗址、遗迹主要由境内的“一城(县城)三线(东线、北线、西线)四个遗址群”P12组成:
一是县城,以红四方面指挥部为代表的革命遗址、遗迹群。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指挥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川陕省委、川陕苏维埃政府和列宁公园等革命旧址、遗迹。二是东线,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沙溪革命旧址群和毛浴古镇红军旧(遗)址群。主要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张琴秋题写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医院、巨型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会场、赤江县苏维埃政府等旧(遗)址。三是北线,以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和空山战役遗址为代表的苦草坝革命旧址群和空山坝革命旧址群。主要包括红四方面军兵工厂、造币厂、被服厂、川陕省财经委员会、省工农银行,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空山战役、李先念骨灰撒放区、赤北县苏维埃政府等旧(遗)址。四是西北线,以川陕省委第一次党代会会场旧址为代表的旧址群,主要包括红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川陕省委第一次党代会会场、彭杨学校、平溪坝街壁石刻等旧(遗)址。

4.巴州区革命遗址、遗迹

巴州区革命遗址、遗迹47处,省级重点保护遗址2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红四方面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恩阳镇古巴人聚居区红军遗址,巴中市区西南17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厚重的红军文化是恩阳镇一大亮点,现镇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旧址8处,遗址5处,石刻标语数十条,均属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将帅碑林占地120多亩,现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纪念碑、思源湖共14大景点,碑林共嵌碑2288块,刻有8.5万红军的英名,并为1932名将士立单碑。

二、巴中市革命遗址、遗迹的特点

巴中是川陕苏区首府所在地,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不仅得天独厚,而且独具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巴中革命遗址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统一。巴中古有“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的美称。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必占区域。20世纪初期,中国成立以来,革命的火种不断传入,农民革命运动和农民斗争此起彼伏,通江农民的抗捐斗争,反十元半,游击根据地的建立,都是具有内生及原创意义的革命实践。现存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红军烈士陵园的众多革命遗物成为追忆这段艰难岁月的最好记忆。1932年红四方面军由鄂入川,在这片广阔的地域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苏维埃运动,木门军事会议遗址(南江)、得胜北山寺会议遗址(平昌)、清江渡军事会议遗址所蕴含的会议精神,体现了红军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下,坚决贯彻的指示,按照井冈山、鄂豫皖革命斗争的经验创建、巩固、发展扩大了以通江为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在通江毛峪镇“党政工作会议”上,培育和形成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成为巴中儿女奋发向上的营养素材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2.巴中革命遗址的空间分布,体现为分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川陕苏区革命遗址遍布于秦巴大地,巴中、南充、广元、达州四市所属26个县、区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革命遗址,但巴中所属的三县一区(通江、南江、平昌、巴州),则是红色革命遗址较为集中的县区。如通江县有国家、省、市、县级革命遗址共300余处;南江现有革命遗址、遗迹222处,其中,国家级革命遗址1处,省级革命遗址3处,市、县级革命遗址26处。
3.巴中革命遗址的类别,表现为大众化与独创性的统一。巴中革命遗址在类别上,有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役战斗遗址、重要会议会址、革命烈士陵墓、领导人住地旧址等各革命根据地都有的红色遗址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或遗迹,同时,在川陕苏区还存有其他苏区没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如红军石刻,这些刻写在悬崖石壁、石牌坊、石匾,甚至在房基石、磨盘、石缸上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及漫画,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革命”,是川陕党和红军创新宣传方式的一种尝试,是其他苏区没有的,具有唯一性与独创性。
4.巴中革命遗址的内涵,表现为规格高与影响大的统一。在巴中908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中,不乏规格高、影响大的红色遗址、遗迹,不仅因为它们是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而且在于其影响深远,记录了巴中人民革命的光辉历程。通江县沙溪乡的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占地百亩,园内苍松翠柏,百花争艳,陵园内13处红军烈士墓中,掩埋了1.34万红军忠骨,它是全国唯独仅有的红军为自己牺牲的烈士建造的墓碑,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县红云崖上的巨幅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其字为阴刻横书,方笔楷体,字高5.9米,宽4.9米;笔划深0.35米,宽0.9米,笔划道里能卧下一人。石刻雄踞山崖之巅,远离数十里,字迹赫然可见。而位于通江县佛耳岩陡峭的绝壁上錾刻巨幅标语“平分土地”,楷体横书、字迹苍劲矫健,刚柔相济,整个字幅占396平方米,距地面22米高,每字高5.7米、宽4.6米,笔画宽0.65米、笔道深0.1米,被誉为红军石刻“标语之王”。[3]P2通江县城文庙街的红四方面指挥部旧址,1982年被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馆名由时任总书记题写。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题写了馆标。

三、巴中市红色革命遗址面临的保护问题及保护举措

巴中市红色遗址,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得以大量保存至今,与当地政府、人民群众付出的巨大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兴起,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以及自然生态极端变化,革命遗址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为此,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延缓自然力对革命遗址、遗迹的损毁。由于烈日暴晒、风吹雨淋,革命遗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脱落现象,甚至一些革命遗址在自然力的侵蚀下业已完全消失。这一情形尤以红军石刻遗迹最为突出,上世纪50年代,各地的石刻标语有近5000余幅,经过60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已下降至2000多幅,其中破损的、字迹不清,甚至文字已风化脱落的还为数不少。针对自然力对遗址破坏不可避免的现象,须采取科技手段或改变环境条件等措施延缓其风化过程。具体做法:一是对重要会议、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机构以及革命领袖旧址故居等遗址,在坚持“不改变遗址原貌”的原则下,进行防水、防雨、防塌处理,同时对其进行防风化、防腐蚀的技术处理;二是对一些石质酥松、风化严重,但体积较小且可移动的部分重要遗址、遗迹,如石刻,可以收集入馆加以保护,以减轻风化与污染,防止人为或自然损毁。近几年来,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广元市、南江县文管所将部分裸露于野外的石刻入馆,对保持其原貌发挥了较好作用;三是对一些已遭一定程度毁坏的遗址、遗迹,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按照遗址、遗迹的自身特点,遵循文物保护的规律性,采用仿古重修的方法使其“复活”,尽可能保持原貌。2.强化宣传,贯彻革命遗址保护的“基本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规,增强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从法规上予以了明确,但由于宣传的滞后,许多老百姓对其知之甚少,文物保护意识淡漠,农田改造、民房修建、铺路架桥中致使不少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深受其害”,文物被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对民众进行革命遗址保护宣传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营造共筑红色文化家园的环境与氛围。如果民众对其周边革命遗址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传承并且保护革命遗址就无从谈起。让当地民众了解这段峥嵘的红色岁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巴州镇东城街202号“徐向前旧居”成为当地“背篼”“斗地主”的乐园、“巴中道苏维埃政府遗址”成为个体户的“杂货铺”等现象的发生。
3.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城乡建设对革命遗址的毁坏减到最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提速,各地城镇建设飞速发展,众多处于城区的革命遗址,如今成了商业投资的黄金地段。出于商业利益与土地财政的考虑,遗址保护往往让位于城市建设,造成革命遗址在城市改造中遭到了严重损毁。南江镇大堂坝的“川陕省南江县委遗址”“川陕省工农造币厂”“红四方面军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电台指挥部”“彭杨军事学校”等遗址等都因城区房地产开发或者市政工程建设,而被完全损毁。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由于规划的缺失,许多革命遗址损毁严重,如长赤镇桥梁村“妇女独立团遗址”、乐台村“红四方面军第一电台遗址”,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完全损毁;同样,王家坝红四方面军军事干部会议旧址——蒲家院子,因改修公路而将院子全部拆毁。基于以上原因,政府在实施城乡建设时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为此,在开发的规划上:一要了解开发地域内革命遗址的存量和分布状况,建立科学档案,加强保护工作的针对性;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革命遗址的社会效应、革命遗址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规划,该保护的重在保护,该开发的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三要坚持梯次推进的原则。革命遗址很多,如果全都进行保护开发,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是不能承受的。要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规划,急需保护的,先要保护好;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发的就尽快开发建设。
总之,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巴中革命遗址所蕴涵的价值是我们对其开展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直接动力,只有认识到革命遗址的价值,才能在实践中将革命遗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林超.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通江党史委.通江现代史资料选(第4辑)[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巴中市人民政府.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M].巴中:巴中市人民政府,2005.
责任编辑 马永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