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大众传媒 >试谈社会关系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语言运用和社会联系重构

试谈社会关系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语言运用和社会联系重构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15698 浏览:620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9·18”保钓游行事件为例,基于新闻宣传三因素的划分考量,将政务微博语言分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传之以知,旨在通过梳理其表征,揭示语言潜藏的社会关系中宰制、协调及怎么写作关系,以期为政务微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务微博 突发事件 语言运用
伴随微博技术的发展,政务微博的开通不失为政务公开、信息互动的崭新平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亦力证其重要性:“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8203个。①政务微博的内容由于局限在140字左右的语言空间内,如何合理地运用语言并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成为难题。而目前,诸多政务微博的语言表述中存在语义建构缺位的问题,不仅易使受众误解、滋生歧义,而且阻隔政务人员与网民的沟通,甚至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塑造。作为网络政务形象的代表,政务微博是否能在新媒体中娴熟地展现政务风貌,良好地引导网络舆情,从容地应对突发事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本次“9·18”保钓游行事件,正是凸显政务微博实力的佐证。
2012年9月,日本公然宣称将钓鱼岛“国有化”,以购写的形式将中国的固有领土分割,引发爱国人士的愤慨。在9月18日,全国各地纷纷举行“保钓”游行活动,随后,各政务部门对于该次突发事件予以回应。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从9月15日0时到9月16日12时,北京、上海、成都、长沙、南京、广州、深圳等地政府新闻办和系统通过微博表态,呼吁和支持民众理性和平地表达爱国诉求,同时强调对各地出现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严肃查处。微博这种及时、主动的介入,赢得了舆论的好评。②同时,《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语言文风问题已成为政务微博中最严重、最常见的问题。回溯中国新闻发展历程,自2011年8月由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倡“短、实、新”,反对“检测、长、空”,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故此,本课题具有切实的时代意义和应用价值。
笔者选取1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经济特区)的25个政务微博(新浪网)进行目的性抽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信息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本文以25个政务微博为研究主体的原因在于:①接近性,以本事件舆情涌动和民意诉求表达较为强烈的地区为主;②权威性,结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就本事件监测各政务微博发声的实时数据汇总;③全面性,相较于其他政务微博,本次选取中考量到政府新闻办、文明办、共青团、、交警、政法等多元化的发声平台,截取其从2012年9月15日0时至2012年9月20日0时发布的529条微博作为分析样本。
援引新闻学中的宣传三元素——道理、感情及事实作为理论参考③,结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谈及的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请讲人话;结果为上④,本文将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划分为三大类:晓之以理类、动之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以情类、传之以知类,并以此剖析其语言运用背后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

一、对我国政务微博现状的分析

统计显示,晓之以理类共288条,占54.44%,“理”是指理性,采用理论观念、政治主张、道德、法律法规等社会既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表现为政务微博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直面评论;动之以情类共104条,占19.44%,“情”是指情感,通过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意,用心理接近性的人性化、人情味的方式缩短距离,善于在突发事件中营造情感共鸣;传之以知类共137条,占25.44%,“知”是指事实,在传播中具备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贴近性及典型性等信息特征,能够成为思想塑造、观点支撑的基础,突发事件中以政务信息公开,职权行使为主,旨在维护社会稳定。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图一详细阐明各个类别的组成和表征:(见图1)

1、强化宰制关系的晓之以理类

该类文字精简,态度鲜明,语气坚定,多用祈使句,辅以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立足说理,善用文字直接呼吁,在突发事件中最为直接地表明政府态度。鉴于祈使句旨在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一般分为表示命令、禁止性和表示请求、劝阻性。结合图二分析可知,法律、国家及个人评价标准使用较为频繁,命令式语态居多,揭示出政务微博话语体系中的宰制关系,而社会期许等劝阻式语言被弱化使用。从批判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语言使用的差异来源于语言使用者权利或是地位上的差异,语言不仅传达权利差异、并强化差异。⑤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平台,当下仍呈现出较强的舆论控制力和宰制话语权的势态。(见图2)
该类微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即保证信息传递能够顺利进行,双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的原则,亦是交际行为中的发话者采取最直接、最切题的方式。为了彰显传播意图,“平安成都”以“爱国,请不要失去理智;愤怒,请不要伤害同胞;热血,请不要暴力盲从!”的排比句式,凸显有理有节;而“平安南粤”发布的“我们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更鲜明阐述出公民的应作为和不作为,致使该条微博在深夜时分仍被热转2718次。
在突发事件中,该类表达能显现政府部门当机立断的决策态度,同时,也会因急于发声而顾全不周,导致简短、生硬的语言受到误读。例如,部分政务微博借助主流媒体如人民网、人民日报及新华网,或相似度高、接近性强、影响力大的政务微博来“扩音”,仅简单的一键转发,或二度重复内容,易导致受众视觉疲劳,积极性锐减。如此,政务微博不仅易失语,而且模糊在公众心中的政务定位。

2、润化协调关系的动之以情类

该类文字多样化,语气柔和,多用疑问句、感叹句,善用迂回含蓄的表述方式。以情动人,迎合受众的心理接近性,在突发事件中扮演情感疏导的角色。“您”“亲”“朋友”等亲切的称谓,有助于营造大家庭式关怀,获取受众的认同及追随。该类微博的语用原则以礼貌原则为主,是指调节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行为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指向性明确,常用“为”等字眼。最早阐明召唤结构的伊瑟尔认为,文本中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的作用在于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文本中的未定之处以确定的意义,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文本的意义才能实现。符号学家卡西尔认为:“在感觉知觉中,我们总是满足于认识我们周围事物的一些共同不变的特征。审美经验则是无可比拟的丰富,它孕育着在感觉经验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当作品的召唤结构与“我”既有的期待视野一致时文本实现了对象化,理解迅速得到完成;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它只有打破这种视阈,使新的阅读经验提高到意识层面而形成新的期待视野。⑥因而,政务微博发布的语言可召唤受众参与、延展社会关系。下表中使用语言的表征突出,通过文本的召唤结构及“认知—态度—行为”实现传播意图。(见下表)
基于本事件中此类微博的使用比重为19.44%,低于其他两类,说明政务微博中的平缓语气应当加强,此类微博的语言运用并未得到普及。同时,其单个语言特色未起主导作用,需配合图片、视频等其他手法并用。如“广州”当晚发布短微博“公元2012年9月18日,广州”,以一系列的照片生动串联在当天游行中的各色广州市民,有理性的爱国人士,有辛苦的维稳人员,给人们以极大的视觉触动和心灵体悟,牵动21421次转发和3091次评论。

3、泛化怎么写作关系的传之以知类

该类定位个性化,措辞严密,语气中立,以陈述句居多,阐述内容及时、深刻。传递事实,多公开呈现职能部门立足怎么写作公共利益的信息,这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失衡时期尤为重要。基于陈述句是表达所述对象的实在信息,其目的在于叙述或说明事实。就门而言,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怎么写作、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已成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⑦
灵活运用心理暗示法,透过说事实来言其他,是该类语言运用的特色。政务微博信息应该构建一个“召唤基准”,在较为鲜明的是非观基础上,保留对于召唤结构的不同程度的共鸣。在吸引公众参与、激发公众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譬如,“西安”发布的线索征集信息“【爱国不是挡箭牌,侵犯私产就是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希望广大市民向警方提供线索。”中,言辞确凿,清晰阐明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警方的进一步举措,显露出警方对不法分子依法惩处的决心,被网民转发18434次;再如“广州”18日发布的【警方辟谣】中提及“有网民上传天河路正佳广场路段人员大量聚集的图片,警方证实此图严重查重,请大家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对传谣者,警方将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并在谣传的配图中用鲜明的红字标注“此为造谣图片!”取得良好的反响,被网民转发多达8318次,评论1805次,以其权威的发言及时遏制谣言的扩散,规避了更大的突发性群体事件。
政务微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由于其发布内容的独家性和权威性,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辩证而言,这一方面给予政务微博更多的话语权与信任,另一方面亦对政务微博的语言严谨性、表述规范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政务微博浅显地把握话语权,对语义构建的理解流于表面,用语过于生活化、口头化,不仅可能使公众误解政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而且会影响到政务部门的风貌树立。

二、对我国政务微博语言形式运用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次“9.18”保钓游行事件中,政务微博语言形式可归纳为三大典型类别:晓之以理类、动之以情类及传之以知类,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贯穿于整体事件,体现出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力量。在此框架之下,政务微博可依据不同的职能定位调整具体的内容设置,亦可根据具体突发事件的情况具体使用语言。笔者就三种不同类型,针对性地提出三点使用建议:
第一,就晓之以理类,适用于事件的初始阶段。①类分信息,可以采取“#话题#”或者【标题+序号】(插入不同的符号)的方式对不同内容进行区分,便于双向阅读与查找;②简化信息,数字的输入尽可能采用阿拉伯数字的形式,而繁琐的人称或是地名可以适度地采取简称或是代称注明,避免重复和赘述⑧;③整合句式,多使用短句,简明扼要描述,规避使用长句和添加过多的修饰词。不仅可以让受众第一时间抓住重点,而且能够简洁的分解内容,能对碎片化的阅读起到分担作用。此外,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在对其他微博“二度使用”时,需先鉴别微博原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斟酌可否进行二次传播;在转发或评论时需树立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用自己的语言重塑微博信息;之后及时跟进舆情反馈,全面把握突发事件的进展。
第二,就动之以情类,适用于事件的阶段。①语气需诚恳,多采用尊称或敬语,平等与网民对话,尊重网民的话语权表达;②应当及时、有效地疏导不安情绪,传达社会的正面能量,向受众迂回地传输主流价值观取向;③语言灵活多变,活用百姓用语和网络用语,拉近彼此距离感;④熟悉并掌握微博使用技巧,丰富网络语言表述,可添加各种表情、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拓展有限的阅读空间,满足网络读图时代的多维度需求。
第三,就传之以知类,适用于事件的中后期。①遣词具体、通俗,符合大众阅读需求,规避专业化、学术化、抽象化的字词;②客观谨慎,多采用中性化、中立化的语言,忌武断、绝对,情绪化和随意化语言;③精确描述已掌握的情况,公布的人名、地点、须真实,精确数字、日期、百分比等易模糊的点,规避约数;④采用倒金字塔模式的叙述结构,尽量避忌单向告知的发布形式,呈现出的语言文字应当具备完整性和权威性,能够归纳出政务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精神。
结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政务微博不应是单向性的传播,其对于政府自身的应对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靠过去的应对模式是不行的。“微博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更是整个社会关系、游戏规则、社会生态的改变,政府必须改变观念,适应微博带来的新游戏规则。”
本文通过对“9·18”保钓游行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发声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形成对当下政务微博语言表达的几点意见。政务微博,作为政府的新型喉舌,突破以往媒体单向介入式的宣传形象,切实通过网络积极参与并构建社会。微博140字左右的语言,传达的不仅是资讯内容,更是彼此的信任和互动。2012年,政务微博延续了2011年微博元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各地政务部门不仅积极开通微博,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务微博走进公众的心中,这对于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及公众行使“微博问政”权利,主动参与国家政务探讨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①《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R].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2
②《2012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新浪微博,2012年10月
③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45
④胡泳:《政府微博三原则》.[2012-
10-10].http://view.news..com/a/
20100529/000010.htm
⑤Fowler,Roger and Gunther Kre-
ss:Critical linguistics.1979:194-195,转自翁秀琪,《批判语言学、在地权力观和新闻文本分析:宋楚瑜辞官事件中李宋会的新闻分析》,《新闻学研究》,1998-7
⑥杜莹杰,《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J].《北方论丛》,2009(1):13-16
⑦《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研究报告》[R].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12
⑧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北京:党校出版社,2012:95-96
(作者单位:均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