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简论介词汉语依据类介词语法化

简论介词汉语依据类介词语法化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15916 浏览:696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介词的来源和演变不足是介词探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以语法化角度对介词的探讨多集中于单个介词,以介词的小类出发探讨一类成员的语法化历程,总结这类介词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这样的系统探讨可以更大的范围审视不足。现代汉语依据类介词是比较重要但探讨也较为薄弱的一类。根据介引的对象是否为“原则”、“法律”、“制度”等典型依据对象及“依据”义是否为该介词词义系统的常用义位,我们把依据类介词分为两类:一是典型依据类介词,如论、依、据、按、照;二是非典型依据类介词,如凭、以、随、因、以。以上两类介词主要有以下特点:1.产生时间不同。其中“以”、“因”、“论2”见于先秦;“依”、“据”、“按”、“以”、“随”见于两汉;“凭”、“论1”、“照”在唐以后才出现。2.利用频率不同。其中“按”、“凭”、“因”、“以”相对其它成员而言,利用频率较低。可能是这些词内部词义系统中各义位以及外部词汇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竞争的结果。3.用法上相互影响。例如:其一,最显著的是,“据/以/依/照/以……(来)说∕看∕看来”等介词框架的先后出现。其二,“论2”与“凭”常构成对文,它们之间互相影响,“论2”产生了“凭借”义,“凭”产生了“依据某方面来说”的用法;“据”与“论2”也常对文,受“论2”影响,产生了“依据某方面来说”的用法。典型依据类介词和非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进展历程既有着一致性,也有一定差别性。两类介词的一致性体现在:1.除“论2”外,其它依据类介词都在连动结构中产生。连动结构中连词以先秦到魏晋南北朝逐渐减少的走势也为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创造了更多合适的句法环境。2.除“照”外,各词在发生语法化之前都经历了语义抽象化的历程。3.各词都经历了由语法属性不明确的介词逐渐进展为成熟介词的历程。4.各词宾语类型的扩展一般遵循以名词到名词性短语再到动词或小句,而介词框架结构则在最后出现的规律。5.部分依据类介词宾语语义都经历了由抽象、无生到具体、有生的扩展,即宾语由抽象名词扩展为指人名词或代词。两类介词的差别性体现在:典型依据类介词产生之后,其受事宾语继续扩展,介词属性更明确;非典型依据类介词宾语的扩展没有典型依据类介词显著,除“凭、以”以外,其它成员逐渐书面化。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条件除了句法结构和语义抽象化外,还包括语法化源词宾语的扩展和利用频率。以语法化源词的“语法源义”所构成的语义场中找到三个与语法化源词语义相近的词语“倚、量、考”,浅析这三个词的进展历程,我们发现,在句法环境满足的条件下,源词宾语是否扩展及扩展的程度决定了语法化的发生。语义抽象化只是语法化源词宾语扩展到一定时期的体现,而源词宾语扩展是就整个语法化历程而言的。根据彭睿提出的“临界频率检测设”,统计依据类介词语法化历程中“笼统频率”与“临界频率”的比例,发现“临界频率”对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加之“笼统频率”与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也不直接相关,表明频率对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影响因语法化项而异。频率可以看作介词语法化的一个条件,但它不必定发挥作用。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浅析、隐喻、语用推理和同步引申。关键词:依据类介词论文语法化论文条件论文机制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2

    第1章 绪论12-26

    1.1 选题缘起12-13

    1.2 探讨对象13-18

    1.2.1 介词与动词的区分标准13-14

    1.2.2 依据类介词的定义14-15

    1.2.3 依据类介词的范围15-18

    1.3 探讨成果综述18-22

    1.3.1 依据类介词的相关探讨18-19

    1.3.2 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探讨19-22

    1.4 探讨论述、探讨策略和语料22-25

    1.4.1 探讨论述22-24

    1.4.2 探讨策略24

    1.4.3 语料来源及选取原则24-25

    1.5 引书体例及符号说明25-26

    1.5.1 引书体例25

    1.5.2 符号说明25-26

    第2章 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进展26-69

    2.1 依据介词“论”的产生和进展26-40

    2.1.1 依据介词“论1”的产生27-32

    2.1.2 依据介词“论1”的后续进展32-33

    2.1.3 小结33-34

    2.1.4 依据介词“论2”的产生34-35

    2.1.5 依据介词“论2”的后续进展35-39

    2.1.6 小结39

    2.1.7 “论1”与“论2”的联系39-40

    2.2 依据介词“依”的产生和进展40-47

    2.2.1 依据介词“依”的产生40-43

    2.2.2 依据介词“依”的后续进展43-47

    2.2.3 小结47

    2.3 依据介词“据”的产生和进展47-57

    2.3.1 依据介词“据”的产生48-50

    2.3.2 依据介词“据”的后续进展50-56

    2.3.3 小结56-57

    2.4 依据介词“按”的产生和进展57-64

    2.4.1 依据介词“按”的产生58-61

    2.4.2 依据介词“按”的后续进展61-63

    2.4.3 小结63-64

    2.5 依据介词“照”的产生和进展64-69

    2.5.1 依据介词“照”的产生64-67

    2.5.2 依据介词“照”的后续进展67-68

    2.5.3 小结68-69

    第3章 非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进展69-104

    3.1 依据介词“凭”的产生和进展69-77

    3.1.1 依据介词“凭”的产生70-73

    3.1.2 依据介词“凭”的后续进展73-76

    3.1.3 小结76-77

    3.2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和进展77-83

    3.2.1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77-80

    3.2.2 依据介词“以”的后续进展80-82

    3.2.3 小结82-83

    3.3 依据介词“随”的产生和进展83-90

    3.3.1 依据介词“随”的产生83-85

    3.3.2 依据介词“随”的后续进展85-89

    3.3.3 小结89-90

    3.4 依据介词“因”的产生和进展90-98

    3.4.1 依据介词“因”的产生90-94

    3.4.2 依据介词“因”的后续进展94-97

    3.4.3 小结97-98

    3.5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和进展98-104

    3.5.1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98-99

    3.5.2 依据介词“以”的后续进展99-102

    3.5.3 小结102-104

    第4章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条件104-134

    4.1 句法环境104-108

    4.1.1 句法位置的变化104-105

    4.1.2 连动结构中连词的变化走势及对动词语法化的影响105-107

    4.1.3 小结107-108

    4.2 语义条件108-112

    4.2.1 “论1”的语义条件108-109

    4.2.2 “依、凭、因”的语义条件109-110

    4.2.3 “据”的语义条件110

    4.2.4 “按”的语义条件110

    4.2.5 “以、随”的语义条件110-112

    4.2.6 小结112

    4.3 宾语扩展112-121

    4.3.1 动词“倚”的进展114-116

    4.3.2 动词“量”的进展116-119

    4.3.3 动词“考”的进展119-121

    4.3.4 小结121

    4.4 频率因素121-134

    4.4.1 “论1”的两种频率比较122-123

    4.4.2 “依”的两种频率比较123-124

    4.4.3 “据”的两种频率比较124-125

    4.4.4 “按”的两种频率比较125-126

    4.4.5 “凭”的两种频率比较126-128

    4.4.6 “随”的两种频率比较128-132

    4.4.7 小结132-134

    第5章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发生机制134-140

    5.1 重新浅析134-135

    5.2 隐喻机制135-136

    5.3 语用推理136-137

    5.4 同步引申137-140

    第6章 结语140-146

    主要征引文献146-1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