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际贸易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理由与策略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理由与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7423 浏览:235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入手,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地方性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其成因,力图提出解决的策略,目的是使地方性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应用型国贸人才 策略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由于国际贸易工作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不同国际贸易惯例等,是综合性业务。作为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一要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二要熟练掌握国家贸易的业务流程;三要有较好的与外商沟通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一、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中现存的主要理由

1.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先考虑。每年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招生计划,在招生时按照自己的招生计划录取各专业考生。但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并非是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的,而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制定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怎么写作的,在招生时就更应考虑地方经济对国贸人才的需求。
2.对学生实践环节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经济学等社科类学科中,许多课程的教师仍认为实践教学就是上机操作和社会实习等。
3.缺乏双师型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教师。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望和思路都会落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4.学校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现象较严重。许多校外实习活动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的亲朋好友关系,勉强被实习单位接受,通常也只是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理由及策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层面或时间。不管在研发领域还是教学领域,校企间的合作相对缺乏,是我国当前高校与发达国家同类高校的差距所在。

三、解决的策略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以怎么写作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作为地方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和社会怎么写作的职能,主要办学目标应是为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为地方经济怎么写作的思想。
2.加强实践环节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大学扩招,学生实习遇到了较大困难,而市场需求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可采取实验室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实践操作的教学体系。
3.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业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工作战线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强化对在职在岗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的重要保障。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及较好的专业素养。
4.走外贸企业和地方性高校共同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的道路,加强校企间的密切合作。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市场,尤其是地方性高校,主要承担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重任。现在一些地方高校进行试点与企业联合,进行“写作式”人才培养,即招生时就与企业沟通,按照企业四年后的人才需求状况招生。四年中的前两年在校进行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后两年深入企业实践,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总之,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本地区市场经济的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对于地方性院校来讲是一项很现实的人才培养工程,必须大力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炳生,刘雪东.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张济生,刘昌民,梁锡昌等.面向21 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