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探究倦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绩效联系与其影响因素

探究倦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绩效联系与其影响因素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7731 浏览:735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生活节奏也不断加速,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人们在实现目标的历程中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当整个社会的压力达到人们无法有效缓解的时候,一个世界性的不足就出现了,那就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本论文探讨的核心变量,是指以人为怎么写作对象的领域,个体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综合症状。职业倦怠的定义有严格的情境要求,仅仅是针对工作领域的倦怠不足,具体体现为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对工作中的一切熟视无睹,机械地重复以往的活动,没有探知的动力,不能像以往那样全身心的工作,将怎么写作对象视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物体,体现出冷漠、疏远的态度,甚至会用贬斥的语言和行为去对待怎么写作对象,看不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和进步。可见职业倦怠的有着会影响个体的绩效水平,由此引入了本论文的第二个变量绩效。为了能有效的预防和制约职业倦怠的产生,首先要浅析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由此本论文引入第三个变量,即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变量。本论文将高校教师作为探讨样本,通过问卷来收集职业倦怠、绩效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数据,并利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浅析。主要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绩效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后续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和绩效不足探讨提供决策支持。本论文采取描述性统计浅析策略对职业倦怠、绩效以及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总体进行浅析:采取方差浅析策略探讨不同分类变量之间绩效和职业倦怠的差别;采取回归浅析和相关浅析对职业倦怠和绩效联系以及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和职业倦怠联系进行浅析,具体结论如下:1.高校教师在以性别和专业性质作为分类变量时职业倦怠的差别达到了显著水平,人格解体维度在院校类别、职称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上的差别达到了显著水平:以性别、职称、院校类别和是否担当行政职务作为分类变量对绩效差别进行浅析达到了显著水平;以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作为分类变量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与联系绩效负相关,与科研绩效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联系绩效、科研绩效、教学绩效和绩效总体正向相关。3.职业倦怠中的低个人成就感对绩效中的联系绩效、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和绩效总体有正向作用;人格解体对科研绩效有正向作用。4.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得分只有“个人因素一”得分较低,为1.8669分,其他维度得分均在平均分2分以上。说明各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大。5.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6个维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之间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相关水平,其中“学校因素二”与低个人成就感、“学校因素三”与人格解体和职业倦怠、“个人因素一”与低个人成就感、“职业因素”与低个人成就感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6.在将情绪衰竭作为因变量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中的“职业因素”、“个人因素一”和“学校因素三”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个人因素二”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在将人格解体作为因变量时,“个人因素一”和“职业因素”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个人因素二”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在将低个人成就感作为因变量时,“个人因素二”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在将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时,“个人因素二”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一”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本论文的革新之处在于收集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绩效总体水平的数据,同时对具有不同人口统计学因素的教师在职业倦怠和绩效上的差别进行了比较浅析。明确了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和绩效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而且得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具体影响程度如何。本论文探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一些:首先样本主要是大连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各个高校所发放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其次是在探讨职业倦怠和绩效联系的时没有考虑调节变量对二者联系的影响;最后是本论文所利用的职业倦怠量表是台湾学者改编的国外量表,采取此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关键词:高校教师论文职业倦怠论文绩效论文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9

    1 绪论9-13

    1.1 探讨背景9-10

    1.2 探讨对象10-11

    1.2.1 职业倦怠10

    1.2.2 绩效10-11

    1.2.3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11

    1.3 探讨目的11

    1.4 探讨作用11-12

    1.5 探讨革新之处12-13

    2 文献综述13-47

    2.1 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探讨13-37

    2.1.1 职业倦怠的描述阶段14-19

    2.1.2 职业倦怠的实证阶段19-35

    2.1.3 职业倦怠的拓展阶段35-37

    2.2 国内学者对职业倦怠的探讨37-41

    2.3 教师绩效管理综述41-43

    2.4 职业倦怠与绩效联系综述43-44

    2.5 评述44-47

    3 探讨设计47-59

    3.1 探讨模型47-48

    3.2 探讨思路48-50

    3.2.1 探讨策略48-49

    3.2.2 探讨思路49-50

    3.3 探讨工具50-51

    3.3.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50

    3.3.2 高校教师绩效量表50

    3.3.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量表50-51

    3.4 量表检验51-56

    3.4.1 量表信度检验51-52

    3.4.2 量表效度检验52-56

    3.5 量表解释56-57

    3.6 样本选择与浅析57-59

    4 数据处理与浅析59-86

    4.1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59-68

    4.2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校教师绩效的影响68-76

    4.3 职业倦怠与绩效的相关浅析76-78

    4.4 职业倦怠与绩效的回归浅析78-80

    4.5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浅析80-86

    4.5.1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浅析80-81

    4.5.2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浅析81-83

    4.5.3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的回归浅析83-86

    5 讨论、倡议及展望86-97

    5.1 探讨结果讨论86-91

    5.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干预倡议91-95

    5.3 探讨局限与展望95-97

    附录97-1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