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政治教学 >谈述口语训练渗透法

谈述口语训练渗透法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2785 浏览:77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适应升学之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语文训练是不够全面的。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说写能力训练,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写的能力训练谁也不敢轻视,可说的能力训练往往被忽视了。文章初步探讨了口语训练渗透法的运用。
关键词:口语训练;渗透法;初探
1002—7661(2012)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20—175—01
信息时代对人们的说话训练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被放在了显要的位置上。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经济改革的大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待我们去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高考命题中说话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受重视。随着教学大纲对说话要求的明确及教材内容对说话训练的规定,许多教师已自觉把说话训练纳入了自己的教学轨迹。
中学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要经过训练和培养方能掌握。中学口语训练要发展为一门系统课程,还需要长期的摸索。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我在教学中运用渗透法进行了探索,以下我就四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情感渗透
“罗森塔尔效应”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高期望值能促进教育对象潜力的发挥。徜若教师能在语言上温和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爱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就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种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反馈教学信息。
随着中学生成人感的产生,会渐渐产生一种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他们希望摆脱来自各方面的某些束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理解、认可、尊重、信任这些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其能自由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充分表白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使其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能尽情地释放和展示。要在口语训练中肯定他们独立的审美情趣,理解他们有失“偏颇”的人生感悟,赞许他们不加掩饰的真情告白;用爱心唤醒他们说的意识,用热情鼓舞他们说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充满平等、具有良好心理气氛的教育佳境,胜过任何教育技能。赢得学生无异于赢得了教育。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应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在情感的教育里,学生只有获得了自信和力量,才会不断去追求成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系,是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及亲疏关系,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口语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就象催化剂一样,构建出一种协调性和融洽性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口语训练成功的必要前提。
思维渗透
口语训练可以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思维活动中。抓住教学环节实施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时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把说话训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思维趋于敏捷和条理,更能培养和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把思维成果呈献出来得到大家的赏识。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应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最大程度的调动其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的状态,激发思维热情,引起思维共振。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决定思维的方向、内容、广度和深度。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思维的批判精神,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大胆质疑。因此,我们鼓励学生陈说自己的思维成果。当然,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大多数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思维,习惯用方言思维,在口语交际中易出现语言障碍,这种现状非改不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离开了思维的语言是混沌的。说话训练中注意培养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思维,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加强应变能力。说话实际上是一种快速的创造,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才能使其个性在交际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角色渗透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成就事业的要素。在口语训练中要注意创设一定情景、选择合适的话题,使学生在体会不同角色时作出适当的反应,达到交流的目的。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没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不能适应纷繁杂沓的人际交往。人们在传达思维和情感时,要密切注意说话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社会关系,谈话的环境及话题的内容等,也就是在不同场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口语交际可以说是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都普遍增强了,若口语训练话题选择得不好,就会使其反感生厌,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能激起他们思维共振的话题。要细心体察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他们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场景和话题。我们可以让他们成为他们设想的人物,自由抒发思想观念,他们可以是商界成功人士、微软专家、影视名人、行政干部、设计师、小商贩、推销员、导游、应聘者、主持人等等。他们在交往中有赞扬、批评、争辨、请求、道歉、汇报、建议、邀请、演说、问候、祝贺、感谢等对话模式,这些模式要与话题有关,与语境相符。若没有角色渗透,就不能实现语言的最终目的,进行有效的交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