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宏观经济学 >谈述长效机制关于建立短期支教长效机制址

谈述长效机制关于建立短期支教长效机制址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4700 浏览:1100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王莹,女,汉族,山东烟台市人,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会计系。
摘要:随着政策对支教行为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发展迅速,但这引发了一定社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大学生支教出发点定位不清晰、支教经验不足等主观原因以及短期支教规制不完善、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基本规制,加大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支持力度,促进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

一、支教及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定义

支教,即支持教育,是指支持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国家出台支教政策,其用意就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倾斜到欠发达的地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播到教育观念落后的地方,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近几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发展迅速,大学生短期支教,即大学生社团或公益性组织发起的寒暑检测支教志愿活动,活动持续时间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动机主要多是出于一种理想的追求、道义上的责任感或是瞬间的震撼。他们期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在能及的范围内为农村贫困的孩子们“讲解这个世界的精彩”,激发贫困孩子的梦想和斗志。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引发的问题——现状分析

随着政策对支教行为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检测时间投身到支教活动中,他们走进西部,走进山区,带着美好的愿望展开支教活动,但是由于短期支教体制不规范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短期支教行为引发了一定社会问题,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学者的思考。
2012年网上流传的一篇名为《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文章使一直以来戴着“崇高”、“奉献”这些美丽光环的支教活动遭到质疑,“旅游式”支教成为新名词。在的《看见》——《告别卢安克》一文中,卢安克对短期支教方式的态度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卢安克讲到山区的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本就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当他们与短期支教教师刚刚熟识产生感情而支教人员又要马上离开时,其实是对孩子们很大的打击。除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外,短期支教还有其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据报道,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让部分受教学校怨声载道,学校要花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支教提供校舍办公等条件;受教学生认为,平时上课相比支教时“很没意思”,而不再专心听讲;支教后,大学生一走了之,可农村老师再学生心目中价值大打折扣,心理落差很大。
可以说,如此情形之下的支教,似乎成了纯粹的“被支教”,支教大学生走了,学校乱了。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正视与重视。作为爱心行动的支教,确实应该“带去知识与希望”,但短期而随意甚至草率的支教,或者说纯粹把支教当作一种“生活体验”,在给受教学生带去希望的同时,更可能留下失望。
大学生如何才能真正的将先进文化带到西部带到乡村,并起到应由的良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探讨的问题。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引发社会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1)大学生短期支教出发点偏离支教的真正宗旨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支教的出发点的利己性较高,表现为大学生志愿支教的很大原因是为体验支教生活、充实实践经历等,不能否定这种想法的可存在性,但是基于这种出发点会致使大学生支教责任感降低,支教水平下降。另外,很多大学生支教想法、意愿过高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大学生抱着“救世主”的心态去支教,他们简单的认为通过讲述外面的世界生活、讲述个人的精彩经历等就可以激发山区孩子梦想,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年龄特质、山区文化环境等因素,这可能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或使孩子产生心理挫败感等。
(2)大学生教学素养和经验不足
参加短期支教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并无良好的社会经验和教学方法技能,在短期难以适应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计划安排,前期的备课准备,课堂对学生的组织控制,这都是支教大学生需要面对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准备不充分将直接影响着支教团队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目前,很多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并没有任何关于授课技巧、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而是现场发挥,这导致支教无重点,支教水平下降。
(3)大学生短期支教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内容多为模仿当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这就引发两方面问题:一是重复性教学,教学枯燥;二是大学生教学具体思路可能与当地教师不同,这可能给当地孩子带去困扰,或造成孩子们对当地教师的不信赖。

2、客观原因:

(1)大学生短期支教没有形成有效机制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多为社团或公益性团体自发组织的临时性的行为,整个支教过程基本无任何标准、规制可循,灵活性、自由性大,这也引发一定问题,有些支教团队在选人、培训方面不到位,这使得支教整体质量降低。
(2)大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学生短期支教经费不足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经费部分来自于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经费,不过这往往不能涵盖支教过程中的所有开支。除去不多的支教团队有能力拉取赞助以得到资金的支持,其他开销则由参与支教的大学生自费。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大学生维持支教也存在着一定困难。若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则面临的资金问题更是严重。
(3)被支教地区配合不足或难以配合
大学生支教的地方多为西部山区或其他贫困地区,学校自身条件较差,在为支教大学生提供教学设施、解决食宿问题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对支教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很多被支教学校的校长、教师在大学生支教期间并不负责学生安全问题,这也加剧了大学生的支教压力。

四、解决措施——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

1、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基本规制,加大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支持力度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基本规制,内容应包含短期支教前期联系学校的要求、选人标准、培训要求等,短期支教开展时支教队伍的应变、应急要求、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求等,短期支教开展结束后的经验总结、实践报告要求等。另外,政府应加大对短期支教资金的支持力度,包括对支教大学生和对被支教学校的资金支持,使大学生有更多能力和精力投入到支教过程中,保证支教的顺利进行。

2、对短期支教大学生开展教育和培训课程

为提高大学生短期支教质量和水平,高校应统一对寒暑检测支教的大学生进行前期教育和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包括授课技巧、心理辅导、防护和安全措施、乡土文化知识教育等。使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避免给被支教地区老师、学生、村民等带去困扰。

3、创新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

大学生短期支教应根据具体支教持续时间确定支教内容和支教方式。如果支教时间短(如:不足半个月),应尽量采取内容丰富的支教模式,开设启发类课程,使孩子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学到长久有益的东西。如果时间较长,则可以开展普通课程的教育,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给被支教的学生补课,尽量避免讲授新课,因为若大学生讲授课程与当地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不一致时会给当地教师造成教学困扰。

4、与被支教地区形成长期对接关系

虽然是短期支教,也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受援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孩子们内心的伤害。(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李醒东.支教模式分析:机制与限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王美倩.教育资源的去中心化——对支教的另一种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3]向桥;云阿荣.解读大学生西部支教运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