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谈谈提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路径

谈谈提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8174 浏览:228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工作做了重要阐述。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传播的引领者。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新闻传媒在政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发现新闻传媒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存在着引导力下降、娱乐化和低俗化趋势明显、网络下新闻的可信度降低、新闻传媒公信力下降等现象,指出需要通过正面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相结合、以人为本、加强媒介管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等策略寻找新闻传媒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同时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新闻舆论工作,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现阶段,新闻传媒应切实加强文化引领力,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路径。

一、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这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推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是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新闻传媒的文化引领力是指新闻传媒要加强和改善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从而保证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发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3]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将其更加通俗化和生活化的形式进行解构,转化为以新闻报道为主,兼有评论和解说为特征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在民众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

二、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中的作用

新闻传媒要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对党和国家的新政策和新精神进行宣传贯彻。新闻传媒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者,就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传播的载体。通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的先导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一)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天然传播者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4]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政府领导的伟大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传媒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同时,新闻传媒的社会化和理性化、和谐化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5]通过新闻传媒发挥“润滑剂”和“稳定器”的作用,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均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畅通民意,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引导者

在我国现阶段,舆论是社会公众意见的反映,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而新闻传媒则是社会舆论的激发器和承载者。新闻传媒要想影响舆论,制造舆论,首先要学会指导舆论。将社会舆论朝着好的方向指引,要通过正面引导和监督报道,发挥新闻传媒的导向作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的文化指针,是新闻传媒在管理和市场运作中必须坚持的精神指南。通过新闻传媒在报刊、图书、广播、网络中的宣传引导,使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三)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支撑者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传媒已经成为了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为一体的现代传播机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34.3%。而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3.03亿。在我国迅速发展的网民群体,成为了新闻传媒进行政治传播的重要的受众群体。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的广度和深度报道,同时依靠网络及时性、互动性的传播优势,新闻传媒能够及时有效地更新新闻,与网民互动,进行连续报道和追踪报道。随着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和细众化并行发展,新闻传媒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生活中最为有效和直接传播机构。新提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路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闻传媒的这些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使其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广泛的支撑者。

三、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传播中的不足

现阶段,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博弈错综复杂。这些都为新闻传媒进行宣传引导社会主义带来的挑战和不利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闻传播引导力下降

新闻传媒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报道过程中,内容大多数是领导人出席会议、讲话。而且为了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新闻报道经常会出现故意拔高典型模范的现象。公众对这些惯常性的报道缺乏兴趣,新闻传媒没有真正发挥出舆论引导的作用。而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道德和公平正义的事情不能够及时进行监督引导,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了不满情绪,这些都是新闻传媒应该解决的新理由和新矛盾。如在食品安全理由上,许多新闻媒体受制于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不敢过多地对违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报道,以后又不能及时地进行舆论引导,导致公众对于新闻传媒的导向作用提出了质疑。

(二)新闻传播内容娱乐化、低俗化趋势明显

在娱乐化成为大众传播重要特征的今天,新闻传播也对娱乐新闻的报道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如对“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网络人物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新闻媒体对社会娱乐公众人物的宣传常常会出现两面报道的局面。在大肆宣传这些人物新奇特事件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在挖取各种小道消息和公众人物私生活的阴暗面。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和眼球,将如近年来一些电视台举办的相亲节目,对嘉宾进行肆意炒作,隐私。

(三)网络环境下新闻内容可信度降低

著名的互联网学者丹·吉尔摩(Dan Gillmor)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成为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员。他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建立起加入社会和政治谈论的平台。”[6]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日常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他们成为了社会舆论的弄潮儿。在web2.0时代,“人人皆记者”,人们通过各种网络载体,如博客、微博、SNS虚拟社区等软件和平台发布信息,进行跟帖回复。此外,与新闻网站相对应的门户网站也越发显示了其平民化的营销手段,依靠独特的视角和比新闻网站更快的更新速度,赢得了广大网民的热情追捧。而网民的发言或者是门户网站的新闻大多缺乏真实准确地依据,大多是主观臆造和依靠文章转载和国外新闻翻译的产物。因此,新闻传媒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降低了。

(四)新闻传媒热衷经济利益,公信力下降

市场经济时代,物欲横流,新闻传媒中的个别记者、编辑等工作人员在经济利益面前往往容易放弃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做出一些损害新闻传媒形象的事情。个别报刊和地方电视台为了赚取广告费,对播出的产品不加审核就进行宣传,导致保健品和山寨手机等垃圾产品在新闻媒体上大肆泛滥,严重影响了这些新闻传媒在民众当中的公信力。

四、新闻传媒有效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分析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怎么写作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7]新闻传媒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的不足,笔者认为要通过以下路径进行解决。

(一)加强和改善正面宣传,同时要注重社会舆论引导

党和政府要“善用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国之利器”的作用,通过正面引导舆论,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凝聚人心,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秉持社会公德,维护群众利益。具体来说,新闻传媒要通过正面人物事迹的宣传引导,提供给公众积极健康的新闻报道,使他们认识到社会的主流方向,从而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社会进步。同时,新闻传媒也要对社会舆论进行监督和引导。对与现实生活和网络中出现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和难点,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够使群众及时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并对社会舆论中的谣言和猜忌进行平息,从而达到社会舆论引导的效果。如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中存在的食品安全理由,新闻媒体要及时加以关注,披露违法企业的不良行为,同时联合工商执法部门进行持续关注,直到这些食品企业生产出让消费者合格满意的产品。这样才能够使公众人认识到企业的职业道德精神,从而影响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报道先进人物典型

领导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8]新闻传媒要贴近百姓生活,以群众中发生典型事件进行报道。同时,要注意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的调查采访,实事求是地报道先进典型,对电视台娱乐节目也要进行规范。新闻传媒还提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路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要突出宣传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和新进展,使新闻报道能够充分反映各条战线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机制和新创造。如积极报道海外归国的科学家以及老红军的事迹,提升公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报道科技领域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增强公众的时代精神。新闻传媒通过这些报道一定能够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而激励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加强媒介管理,增强文化引导力

要“善管媒体”,在网络信息日益泛滥的今天,对新闻传媒的制约不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增强。要坚持新闻传媒“为人民怎么写作”和“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的方针。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新闻传媒“把关人”的角色。要知道,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闻传媒集团仍然能够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把关。通过强势媒体的联合,对某些事件进行议程设置,形成宣传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之势。其次,新闻传媒利用网络互动,对公民对事件的认识进行积极引导,尤其是要培养能够秉持社会正义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在网络中的威信和地位,将广大网民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转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从而弘扬真善美,抨击检测丑恶。要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吸收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精神精髓,不断推出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的新闻作品,这样才能够对公众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要发展新闻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增强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力和文化引领力。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新闻传媒公信力

加强媒体自律建设,提升新闻传媒的社会影响力。新闻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单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部门,担负着畅通社会各阶层利益渠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职能。但同时,新闻传媒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传媒企业,又是经济利益的追逐者。新闻传媒要警惕和防范利益至上的极端媒介消费主义,要以保障受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为核心,回归到新闻传播的良性轨道上来。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得到公众的信赖,增强新闻传媒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尤其是新闻传媒对于企业的宣传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把握,切忌将违反国家法律和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粉饰报道。在广告宣传上也要严格审查,把那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报道,引领人们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传播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引导,同时发挥党政部门和社会群体的协调作用,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能够以更加人性化和细微化的方式走进民众生活当中,真正成为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指南。
[参考文献]
 提升新闻传媒文化引领力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路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1][2][7]新华社.授权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

7.htm,2011-10-25.

[3]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33.
[4].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
-21(1).
[5]李建华.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270.
[6]王长潇.新媒体论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23-24.
[8]郑保卫.论新闻思想的理论贡献[J].新闻界,2011(3):4.
[作者简介]米卿(1986—),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丁大海(1987—),男,山东青岛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