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综述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综述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20226 浏览:865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就一些研究成果中所涉及的各种观点作一综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对高校思政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研究主要从四个基本内涵方面进行界定:首先,马克思主义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郑建岚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学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教会学生识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引领大学生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邱秀华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理想不仅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更是凝聚大学生的一面旗帜。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十七大报告从理想层面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然后,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指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栋梁的必备素质。最后,当代大学生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郑建岚认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作为引领大学生安身立命的目标。荣辱观是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是非标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八荣八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节俭教育尤为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当其在受其他事物的影响时,它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事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会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的贯彻和维护。目前学者也在这个方面有所研究。汤文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从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政教育之所以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知识层面广博的教辅行政人员;可塑性强的学生群体;拥有复杂性低、学术性强的人文环境。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地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和维护。姜正国、张卫明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转化功能、凝聚功能和开发功能。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贯彻和维护。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它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多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针对怎样有效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学者给出了观点和看法。纪玉超、林海涛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应对以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扩张的需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需要,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价值观浸染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应对其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奠定了基础。刘长城、程样国则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我党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工作的现实需要。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再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最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谈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融入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路径选择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用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它的有效实施,我们不能只看形式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容的充实。以下是近年来学者们所选择的一些时效性路径:
1.融入课堂教学
黎开谊认为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衔接。高校要深入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下大力气解决最为关键、最为根本也是最为困难的“进头脑”问题。
2.融入校园文化
田穗、杨燕滨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人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要以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鼓舞人,以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教育人。各学者还提出许多其他的观点,如唐昆雄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丰富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等也是有效的路径选择。

五、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有效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研究分析,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今后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主要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较广,既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又关注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还研究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等。体现了对原来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既充分提出了其实施的必要性,又对其实施方法和效果做了详细的剖析,体现出一种学术的宽容和开放性。二是从研究的方法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经验研究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较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及,并且有一定的见解。从现实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GetFullDomain}

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是研究方面,没有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或兴趣方面的沟通教育。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使其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从根本上乐于接纳,把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当成是一种习惯和信仰,而不是一种任务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学科教育,所以应把人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根据他们的心理阶段性特征,做出具体灵活的教学方案,应该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增加其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从研究的区域性看,学者们只是针对整个大的社会背景或系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整体分析,但没提出有效的对贫困山区的学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提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或教师资源缺乏等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的解决方案。不能像各位学者分析的那样,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问题学者们没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没有给出针对性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郑杭生.关于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几点思考——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学术研究,2006(12)
[2]郑建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理论月刊,2009(12)
[3]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4]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5]汤文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6]姜正国、张卫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党校学报,2011(8)
[7]纪玉超、林海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J].教学与管理,2011(9)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黎开谊.时代语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选择——兼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10]田穗、杨燕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11]唐昆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责任编辑:李锦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