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简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改革

简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改革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6425 浏览:219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社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做法,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线路;并从组织经费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策略和手段、国际视野、教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 物流管理专业 改革
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更是推动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卓越计划”的实施主要集中于与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相关的工科专业,培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所需的人才,教育部希望以“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虽然“卓越计划”没有涉及物流专业,但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符合“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经验对物流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着力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善于解决理由的物流人才。

1 “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与专业建设目标

1.1 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它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面。职业特定能力是从事特定行业、岗位、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行业通用能力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核心能力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对人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是职业生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3]。
根据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和行业的基本状态,物流的特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含如下,见表1: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缺口较大,不仅数量不够,而且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方面都与社会脱节,并且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解决理由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较差。因此,高校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专业建设目标 依据“卓越计划”的“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与相关单位、部门共同制定配套支持政策,通过明确物流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对高校和企业实施卓越计划做出指导;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形式培养地方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并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重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卓越物流师”、“卓越报关员”、“卓越采购师”等物流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 专业建设与改革途径

2.1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做好经费保障 学校应成立由高校、企业专家、工程师组成的物流专业“卓越计划”工作委员会。负责“卓越计划”中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评价,做好“卓越计划”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借助“卓越计划”的要求,对物流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做出合理规划,确保涉及专业建设、科研、实验实习实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落到实处。同时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企业、行业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扩大筹措渠道[4]。
2.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在“卓越计划”的视野下,应根据本学院所处地理位置,结合本学校的办学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对行业岗位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岗位职业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能力,归纳出物流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岗位群)[3]。通过岗位描述,分析、提炼出本专业所涉及的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典型工作任务来分析归纳行动领域;逐一对每个行动领域从专业能力、策略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转化行动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排序,编制框架教学计划;根据框架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提纲;根据课程内容及能力要求设计实训条件、师资、教学策略等;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
2.3 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成功关键在于师资,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引进力度,加快引进高层次、高能力人才、行业专家、生产线上具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或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三是要求核心课程的老师在一定年限必须取得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双能型”教师的数量和比重。
2.4 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高校要充分考虑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思路[5](见图2),适度压缩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实践环节比重。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见图3)。将通识教育培养“全面的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的人”、职业生涯教育培养“职业的人”有机结合,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生涯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六个模块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2.5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一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达到学校、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二是按照“一条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三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业技能或学科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表2)2.6 丰富教学策略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另一个关键方面,为了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策略和手段,此外,在教学中融入交互式教学、模拟教学以及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等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此外,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使得物流教育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2.7 国际化培养 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往来的加强,物流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6]。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既熟悉国内商务和企业环境,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则;既熟悉物流业务流程,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改革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系统;既能在国内企业就业,也能在外企或合资企业就业的人才。
2.8 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的需要,要建设和开发提高学生实用的教材。第一,根据行业需要,按照行业实际操作流程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第二,成立由学校、企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于物流专业的教材建设,各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并规范教材的选取标准。加快引进和翻译国外优秀物流书籍的力度[7]。
2.9 评价机制改革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转变过去以分数排队的单一物流人才培养评价模式,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特别是将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8]。

3 结束语

借鉴“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经验,尽快改革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造就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物流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刘曙霞.“卓越计划”背景下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
[3]牟彤华,刘一波.从职业能力视角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
[4]贾苏绒.高职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2.
[5]韩小花.关于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5).
[6]黎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1).
[7]李政.独立学院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当代教育,2011(9).
[8]戴晋.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对比[J].研究企业导报,2010(4).
基金基目:项目编号:2013zytz080,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新华学院物流管理项目。
作者简介:翟荣兵(1976-),男,安徽巢湖人,安徽新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风险、区域经济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