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师 >> 教师师德 >试谈高等数学关于外语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部分理由设计

试谈高等数学关于外语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部分理由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18182 浏览:742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外语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讨论了这类高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意义。重点讨论了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原则,并提出关于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问题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外语类院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1674-4810(2012)21-0024-02
我国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和四川外语学院)目前都开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类课程。开设这一系列课程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培养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向于综合性和复合型人才。外语类高校多开设金融、管理、贸易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还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这就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等。同时,数学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理工、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领域,在语言和教育等这样的传统的“文科”学科中,也产生了像“数理语言学”“教育统计学”等以数学为工具的新学科。数学已成为这些学科中有机的一部分。其次,外语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美国数学家柯郎曾说:“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础要素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构建、一般化和个别化。”对文科学生来说,通过数学的学习,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和熏陶,培养一种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有较多学者讨论了针对文科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讨论外语类院校中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

一、外语类院校学生的特点

外语类院校本科招生对象多为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高中文科生(也有部分专业文理兼收),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高中阶段文理科分班导致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爱好兴趣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文科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偏重于阅读和记忆;而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偏重于解题。这就造成文科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越来越偏向文科,而对理科知识会越来越陌生,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进入大学后,由于已经形成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文科生对数学会产生陌生和厌恶的情绪。按照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开设数学类课程,很多学生因此只将这类课程看做获得学分的工具,并不认真对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金融专业,该专业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会对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深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外语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鉴于文科生的以上特点,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让文科生从害怕数学到不怕数学,从不了解数学到了解数学,再到学了数学以后对他们真正有帮助,使文科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接受基本的数学思想,了解甚至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
* 本文得到了四川外语学院教学立项项目资助(编号:123219)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质。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以下安排:
首先,在讲授高等数学之初,我们应让学生知道数学不再是中学时那样只用来解题和应试,而是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可以举一些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实际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在社会科学中,与数学结合最广泛、最紧密的是经济学,也是最成功地实现数学化的学科,其成就令人瞩目。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超过2/3的获得者是由于在经济学领域运用数学方法获得重大突破而获奖的,如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原型,美国数学家John Nash因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Collins指出:“花旗银行70%的业务依赖于数学……如果没有数学发展起来的工具和技术,许多事情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难学,数学学得好不等于能解很难的题目。让学生改变其固有的对数学的认识,强调高等数学中定义的重要性,准确理解和把握定义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关键。
其次,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在教学中我们要体现它的科学严谨性,但是若仅仅依靠数学的抽象定义、定理及其证明来反映数学的科学性,对于文科生来说很难接受。教师应该将一些数学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文科生在语言的形象思维上理解起来更容易。如极限理论中的ε-δ定义,这个定义对于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甚至是理科学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而它的概念却贯穿整个微积分,可以说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回避这个定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引入刘徽的“割圆术”和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朴素思想,再利用计算机模拟极限过程的动画,使学生在直观认识极限的基础上把握ε-δ定义。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极限的ε-δ定义,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最大的区别:研究对象由常量变为变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增加或加强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趣味性。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思维和思想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哲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体来说,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数学的发展、数学家的一些精彩故事加进去。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曾说:“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样做非常有效,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喜欢数学。在数学五千余年的发展长河中,有无数的故事发生着,这些就构成教学中富有魅力的题材。从毕达哥拉斯到阿基米德,从牛顿、莱布尼兹到柯西,从伽罗华到阿贝尔,还有我们更熟悉的华罗庚、陈省身等,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和运算,它的发展史是一部富有人情味并充满浪漫色彩的历史画卷。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