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对于走进他者世界

对于走进他者世界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19974 浏览:928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机器工业时代的来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手工艺的进展,手工艺传承具有“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等方式,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传承出现后继乏人情况,并随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但在云南省大理州新华白族村,仍然可以见到传统的手工劳作,且打破了传统的于工艺传承制度,在“家族传承”的基础上出现了“亲戚(朋友)传承"、“师徒传承”、“授课传承”等多种方式。伴随新华村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来手工艺学徒走入新华村,跨入手工艺学徒的行列,此群体中,包括白族、汉族、彝族、藏族、傣族等民族,他们何时出现于新华村,以何种方式融入新华村,为何甘愿背井离乡齐聚于此,新华村有何魅力让他们驻足,他们在陌生的地方怎样学手工艺、出师后如何自立等,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不足。本论文以外来手工艺学徒群体为探讨对象,通过深入系统的考察,浅析他们到新华村学艺的的目的,如何学艺,如何走进新华白族村群体等不足,并结合典型案例,在结构—功能论框架下给予诠释,展示一种别样的手工艺传承方式,一群特殊的手工艺学徒群体的存活状态。全文共分文三部分:导论、主体和结构。导论主要交代选题的目的及作用,前人比较此的探讨及相关探讨视角,探讨策略等。第一章首先对新华村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宗教概况、风俗习惯及特点产业等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新华村手工业进行历史追溯,再次阐述旅游业兴起后的新华村手工业概况,以对后文的进一步阐述作铺垫。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学徒群体及师傅进行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来了解学徒群体的基本情况如学徒的来源源地、民族、年龄、性别、学徒数量分布等,以及他们来新华村拜师的目的、师傅收徒弟的条件、拜师的仪式、师徒间的联系、学艺历程、学徒学艺前的经历对他们手工艺创作的影响,学成结束后,他们的去向等等。第三章以学徒群体为主线,浅析他们进入新华村后,作为外地人,他们的生活情况及与当地人的接触方式、相处情况,新华村村民及师傅对他们的态度,人们)对学徒艺术品的认同度等,以讨论学徒群体如何与当地人的互动及相互影响。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通过对新华村有着大量学徒的现象进行现象进行浅析探讨后,探究新华村传统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人们,而学徒群体如何发挥能动性适应并形塑社会结构,最终达到结构与能动性相辅相成、融合为一。关键词:新华村论文外来手工艺学徒群体论文白族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9

    导论9-16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与作用9-11

    一、选题缘由9-11

    二、选题目的及作用11

    第二节 相关论述及探讨近况评述11-15

    一、相关论述探讨11-13

    二、相关探讨近况评述13-15

    第三节 主要探讨策略15-16

    一、文献调查15

    二、参与观察15

    三、访谈法15-16

    第一章 新华村手工业的前世今生16-29

    第一节 新华村概况16-21

    一、地理位置16-18

    二、社会人文18-20

    三、特点产业20-21

    第二节 新华村手工业历史追溯21-23

    一、萌芽阶段21-22

    二、进展阶段22-23

    三、兴盛阶段23

    第三节 旅游背景下的手工业23-29

    一、新华村旅游开发史23-24

    二、旅游与手工艺品24-27

    三、体验手工艺27-29

    第二章 走进他者的世界29-48

    第一节 学徒基本情况29-32

    第二节 学艺理由32-35

    一、个人爱好的吸引32-33

    二、现实理性的选择33-34

    三、混沌的困惑34-35

    第三节 拜师学艺35-39

    一、传承方式36-38

    二、拜师礼38-39

    第四节 学艺历程39-44

    一、学艺40-43

    二、学做人43-44

    第五节 出师自立44-48

    一、谢师礼44-45

    二、学徒自立45-48

    第三章 村里外乡人48-58

    第一节 他乡异客48-50

    一、“我看新华村”48-49

    二、学徒“课余”生活49-50

    第二节 融入“主流”50-52

    一、“村里外乡人”50-51

    二、通婚51-52

    第三节 借光生辉52-58

    结语58-67

    一、新华村的社会结构58-60

    二、学徒与社会结构的形塑60-63

    三、笔者的反思63-6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