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酒文化 >试谈从“面子观”角度谈中美文化冲突

试谈从“面子观”角度谈中美文化冲突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6542 浏览:220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由于中美文化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理由的方式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常在交流上遭遇各种困难甚至误解。本文依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并借助电影《刮痧》中男女主角的面子困境分析中美“面子观”的文化根源及冲突形式,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中美两种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面子观 文化根源 文化冲突
1、引言
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也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化差异在面子观上的体现感兴趣。西方学者从很多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究,但是中国学者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一些基本现象,很少有理论支撑。Brown和Levinson(1987)从理论上设立了面子研究的标准,随后的研究才相继有了策略论。最近10年,学者将面子观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策略借鉴到了商务和媒体场景中,如探讨在商务谈判中,为了谈判的成功,人们会如何倾向充分夸大赞扬和称羡对方,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中国员工不会轻易建言,因为员工关注更多的是自身及被建言者的面子保全(face-sing)(陈文平,2013)。张晓旭(2011)探讨了电影《喜宴》中的中西面子文化,指出中西面子文化冲突在两代人身上体现更为突出。段苏凌(2012)从语境顺应角度探讨奥普拉脱口秀的成功之道、节目中的面子原则、面子挽救等理由。另外段成钢(2008)探讨了汉语礼貌语言使用的性别与年龄差异,陈锋(2012)从性别差异角度研究赞扬语的使用。刘秀玲(2012)以《绝望的主妇》为例分析了夫妻间的话语冲突,探讨了不同性别在面子系统构建方面的不同。但是将性别差异和宏观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对面子理由进行研究,如中国男人是否比美国男人更爱面子,什么情况下更爱面子,这类比较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

2、概念及理论

2.1 面子理论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Erving Goffman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face)这一概念。他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Brown & Levinson 1987年提出 “面子保全论”(Face Sing Theory)这一概念,第一次系统地对面子探讨,他认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消极面子是指有自主的权利,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干涉自己的行为。积极面子是指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和喜爱,与对方达成共识。他们认为,如果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就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FTA (face-threatening act)。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造成交流中的不愉快。

2.2中美面子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国文化首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和谐的集体利益,强调的是个人的需求不要超越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身份地位。因此,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为了顾全整体的面子,而在交际中讲究“给面子”、“留面子”,尽量避开让自己或者别人“丢面子”(lose face)。因此在交际实践中,会尽量保全自己面子,也会保全对方的面子。其次,中国文化受到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社会结构首先是以集从“面子观”角度谈中美文化冲突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体、家庭为基础,其次才是个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决定自己的言行时,除了考虑个人意愿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顾及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外部期待相一致,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是否符合社会群体的愿望。因此,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做事时总是爱“面子”,以贬抑自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

2.3 美国面子的文化根源

美国文化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而不是首先考虑集体或者团队的利益。首先美国文化受新教基督教的影响,个人所负担的宗教义务,远远超过家族的要求。宗教教义也鼓励或要求人们突出自我,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另外,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人对自身利益的认知,受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自利为首要目标,争取自我的利益最大化。再次,美国宪法都明调人人平等,拥有自身的自由和权力。这些都使得“个人主义”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比如隐私这一价值观,Brown也将其列为面子维护的内容之一,这也与西方社会的以“个人为中心”的理念很吻合,即个人空间、财产等私事不受他人侵犯。

3、刮痧中的面子冲突

3.1 大同的面子困境

总体来讲,刮痧中的冲突主要来源于中美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日常行为习惯等等,而“面子观”差异也尤为突出。例如,方大同(移居美国的中国人)在自己成功的时候首先感谢的是老板,然后是美国所给的机遇。但是美国人在取得成就的时候,首先感谢的就是家人,其次是朋友,然后才是公司或者国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美文化背景下面子关照的内容和顺序有所不同,中国人以集体、领导为先,这和上面分析的文化根源非常吻合。而美国人则先从个人,即使是集体也是身边的小家开始。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Dennis(大同的儿子)打了Paul(大同老板Quinlan的儿子),Datong认为儿子的行为是一种FTA,为了“保全”老板的面子(se his boss’ face)当众责打儿子。但是老板却认为大同这么做毫无逻辑,甚至在之后的庭审案件(大同被起诉儿子)中将它作为庭审证据之一。中国人和美国对待小孩之间的大家争吵的方式不一样。大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孩子之间的争吵是个很严肃的理由,尤其还是自己面对老板的孩子。这里体现两个层面的面子理由,一方面就是老板曾经帮助过大同很多忙。在中国,如果你得到别人的帮助,尤其是上级的帮助,那你就应该对他们加倍的尊敬(positive face)。现在自己的孩子打了上司的孩子,这让上司很没有面子,那么大同就应该在这种时候“保全”上司的面子,就是让儿子道歉。另一方面,就是大同在庆典上说自己有个很乖巧的儿子,但是儿子转身就和别人打架,这让大同很没有面子。他反复让Dennis道歉,Dennis就是不道歉,这让他更加尴尬,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父亲,因此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se his own face),不惜出手扇儿子耳光。
回到家以后,他让Dennis过来抱抱。从面子理论来看,大同的面子在公共场合受到了威胁,但是现在已经在家,就无需太过注重面子了。所以他会要和儿子抱抱,以示亲热。这和我们中国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很像,在外面要保全面子,回家一切都好商量。对国家,对组织,对上级都要给足面子,回家之后再安抚家人。比如在外严厉批评孩子,哪怕孩子没有太大过错也要严厉批评。
但是Quinlin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并不认为大同的做法是给自己面子。相反,他认为大同做法毫无逻辑。因为在他的文化理念里,通过责罚自己的孩子以挽救上司的面子是很荒谬的。大同认为Quinlin出卖了自己,自己为了给他面子,不惜在公共场合责打儿子,最后还被Quinlin认为是儿童。彼此不理解对方的面子文化,以至于产生了令双方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3.2 简宁的面子困境

我们发现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女人比男人更倾向于顾忌对方的面子(give others face)。传统以来,女人处于男权之下,因此需要通过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维护或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表现在中国女性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例如在对待公公抽烟的理由上,简宁没有直接指出这个理由,而是选择隐忍和包容,或者一些委婉的行为间接提醒公公自己不喜欢别人在家里抽烟(如将窗户打开)。从面子理论上来看,她既是为了保全公公的面子,也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孝顺儿媳的面子。因为在以家庭整体利益为先的意识下,女人更多的时候要维护丈夫的面子,维护长辈的面子,甚至有时候是在不合理、不情愿的情况下。从美国人角度出发,更多会从个人利益出发,指出在室内抽烟的不合适,并寻求解决策略,如让对方到阳台上或者走廊上去抽。
另外,在法庭上,大同想自己给父亲顶罪,简宁内心想为丈夫辩护,但是被丈夫阻止。在丈夫面前,简宁的态度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观念下的夫妻关系,即要在大事情上听丈夫的,保全丈夫的积极面子,即使有时候这是错误的,因此不惜在法庭上作伪证。美国文化在这方面,更多的注重的是事实,还有就是丈夫和这个家的利益,而不是错误地维护公公的面子。美国社会文化中,即使是夫妻关系中,也更多体现的是独立、平等,女人不会一味地为了维护丈夫(se husband’s face)的面子就一味隐忍。这种差异也是源于之前讨论过的儒家和谐精神,为了家的和谐,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立场。
4、结论
面子是日常言语行为中的必要部分,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美文化中的面子价值观有所不同,在面对面子理由的时候,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都体现出中美文化在面子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其历史的和文化的根源。因此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认识到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理从“面子观”角度谈中美文化冲突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由,认识各自的价值所在,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应该及时反思自己在面子维护的内容及处理方式上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才能尽量地减少误会和冲突,达到更有效的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 P. &S. C.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Brown, P. & S. C. Levinson.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sther N.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pp. 56–28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heng, C. (1986). The Concept of Face and its Confucian Rroots [J].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13, 329- 348.
[4]陈文平,段锦云,田晓明,员工为什么不建言:基于中国文化视角的剖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05。
[5]段成钢,汉语礼貌语言使用的性别与年龄差异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3。
[6]段苏凌,语境顺应视角下《奥普拉脱口秀》中委婉语使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库,2012。
[7]李佳,中西方不同文化下的面子理论研究[J],学理论,2012,12。
[8]刘秀玲,性别语篇系统下夫妻间话语冲突的分析——以美剧《绝望主妇》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9]张晓旭,论《喜宴》中的中西面子文化,文学界:理论版,2011,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