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课程教学改革 >试析缺失当代传统文化意识缺失理由与对策查抄袭率

试析缺失当代传统文化意识缺失理由与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15217 浏览:612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方式的标准。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与推进以及教育功利目的的出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开始逐渐淡化。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缺失 原因 对策
[作者简介]余卉(1981-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长沙 410205)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61-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处于思想形成期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应尤为剧烈,部分大学生甚至将对传统的背叛视为进步的标志。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维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并使大学生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

1.西方文化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世界也处于政治多元化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开始打开国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交流中,了解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西方文化思潮。中国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也在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思维活跃,对外来事物反应敏感,且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眼中,物质利益上的满足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成金钱关系,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一些大学生甚至不择手段。
2.高等教育的功利性。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建立,高校也纳入到了市场竞争的行列,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就业状况成为学校始终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高考生源数急剧下降,各高职院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源危机,生源的减少将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成了学校关注的重点。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师资水平(科研水平、学历、职称层次)是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轻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质量,制定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案,有些学校还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方可顺利毕业。在课程设置上,无论从课时的数量还是从课程的性质,均呈现出重专业课程,轻人文课程的情况。因此,这种实用型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考大学不再是过独木桥,大学生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毕业后包分配的年代早已过去,在市场竞争的体制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铁饭碗早已被打破,高学历并不代表高就业、高收入,掌握一技之长成了立足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开始就把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学好专业,提高技能成了大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大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也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将来的事业没有帮助。此外,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讲究“快”,“速成”成了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达到速成的效果,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讲究的是一种积淀,而专业技术的学习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觉得有实用价值,学了之后能马上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无用的思想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的机器。和谐发展的人首先应是一个身心都健康发展的人,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较大的当今社会,具备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近几年,一些名校的学生甚至教授因不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的方式来逃避压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理念都在引导着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等,这些理念时刻警醒着我们无论是在求学阶段,还是工作阶段,都要有颗平常心。和谐发展的人还应是通晓不同知识的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地涉猎,因为很多知识是相通的,是可以从中相互受到启发的。因此,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还应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其设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较好地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堂中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载体完成,如校园广播、报纸、黑板报、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学生在校园的所到之处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高校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辩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目前高校教师中,人文素质类教师数量上存在不足,素质上有待提高,因此高校首先要加强人文素质类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其次,高校要提高除人文素质类教师外的其他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当前,一些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其实各学科的发展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在专业教学中可以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营销的理论知识以及营销的技巧,而且首先要培养学生具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营销行业最重要的是要诚实守信,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在政治、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重视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始终保持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代表,一定要在大学生中传承下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丁建军.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方临正.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
[3]刘平凡,黄向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湘潮,2009(12).
[4]徐德志,曹睿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分析[J].北方文学,2011(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