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开放性中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思维培养

开放性中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思维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6317 浏览:208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训练学生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善于从不同的途径和方向寻求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的、开放的、多维的完成学习过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开放性思维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 课堂; 多途径; 教师评价
1009-8631(2012)09-0152-01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基说过:“让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我们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要求教师首先对学生各种类型的好奇心持保护的态度。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日不断进行知识积累,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怀疑固定学说,敢于冲破陈规观念,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敢于进行创造性实践。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可以从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来激发。
1.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对文学美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在课堂中除了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外,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多读当代名家名作,可选取一些篇幅较小、生动感人的名作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朗读给学生。注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如在教完《贝壳》,《蝉》两篇文章之后我又给学生朗读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不易,写珍惜生命的文章,思维就开拓多了。
2.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来培养兴趣。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教材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浅薄,对世界的认知有限,无法产生共鸣。如《观舞记》中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再让学生比较安塞腰鼓与杨丽萍的《孔雀舞》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得出北方舞蹈的阳刚美,南方舞蹈的阴柔美。
3.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挖掘新知识来培养情趣。语文学科是一种工具学科,它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随时发生在社会生活中。让学生了解这种工具性,除了观察之外,还有有意识的参与到生活中的实践中去。比如教《到民间采风去》一课时,让学生们到实践中搜集地方方言、民间谚语、民间节日里可能会产生的文学故事,让学生在婚宴,丧葬中了解当地的风俗、民俗习惯。在掌握大量的材料之后,写一份“民俗文化调查”编辑展览。学生在课外的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感悟生活的兴趣。

二、多途径解决课堂提问的开放性问题

语文课堂是一个灵活性很高的课堂,一些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在课堂中。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题目答案不固定唯一,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引导学生多途径的思考问题方面提供了很多可实践的方法。
1.艺术性的提问。语文课堂教学要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时的有艺术的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他们引上寻求问题答案的理想途径。教师的课堂提问除掌握启发性、针对性原则外,还要注重巧布疑阵,设置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有时候,对于一些需要学生重点理解情感表达的文章,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3.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问题。媒体具有强大的宣传攻势,作为学生,对媒体的宣传很大程度上,盲从的较多,缺乏主见。针对学生喜欢小沈阳、超女、超男这一现象,一夜成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这显然会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误导。在上《邓稼先》时,我结合 “名人观”设置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拍一部以‘我崇拜的人’为题的电影,你会选择谁为你的主人公,你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会如何诠释‘明星’二字?”学生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内容一下子得到了深化。
4.通过比较,形成问题。相似场景或相似人物,在不同课文中可能展示出不同东西,通过比较阅读,比较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解决产生的问题。如我让学生比较《隆中对》和《出师表》中诸葛亮,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体会两篇文章中诸葛亮的不同心境,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比较《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写学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写法又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评价要开放性的解决学生“多样性回答”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人学习语文的能力有大小。教师先要对学生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同一个练习,这个学生完成也许并不值得表扬,但对另一个学生能达到这个程度也许就应该好好表扬。运用模糊化的评价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武器。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这些教学技巧。
1.鼓励答案的多样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因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评价相对比较封闭,未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表现机会。而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不同于以逻辑性思维见长的数学等学科,对于很多问题的答案一般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标准答案。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个体所处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以自己的眼光判断、分析、找出体现自己思考的答案。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评定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问题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教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种机会,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某一问题。这里的分析表达理应是个人的,个性的,体现每个人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观察思考角度。甚至于当学生对教材现有的一些答案提出不同看法时,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要尊重并鼓励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言人所未言。
3.善用评价的模糊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例如在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检测如你是愚公,除了移山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搬家。”“挖隧道。”“建空中缆车。”“修公路。”“写直升飞机。”遵循评价的模糊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语文学科,有许多无法评价的答案与理解,作为教师必须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分辨出学生哪些是个性思维,哪些是错误思维。对于个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注意把握开放性思维训练的“度”,设计开放性训练题目必须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那些解决办法简单而又答案唯一的题目往往不宜进行开放性训练。
参考文献:
张汉昌,赵菡.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7.
张志辉.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
[3]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