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试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影响下文化期刊进展中国

试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影响下文化期刊进展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24612 浏览:1086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期刊的发展状态,决定着我们的文化建设成效和质量。本文将以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原则为背景,从实施国家文化安全阵地建设的度角,着重对省市级文化期刊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策导向、市场现状和发展条件进入深入分析,并提出当前文化期刊改革与发展的途径选择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期刊
1006-723X(2012)09-0110-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战略性的研究和部署,《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期刊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附载物,使得无形的文化内涵成为有形的、具体的外在表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顺应国家文化政策、符合民众文化需求、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文化期刊阵地,既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文化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文化期刊面临的导向性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期刊在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上经历了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市场运作的过程,文化期刊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方向转变。这种导向性趋势,使得文化期刊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

1.国家政策的界定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完成试点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我国的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分为文化思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等不同领域,分别受到各不相同的导向性区分对待。而就文化期刊来讲,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部分文化期刊被列入公益性文化事业载体,给予了政策性的、经济上的扶持和保护,相当一部分文化期刊,则被列入经营性文化产业载体,推向市场,自谋出路。以云南省的文艺期刊《边疆文学》杂志和《大家》杂志为例,二者同为国内专业性的文学刊物,前者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载体,每年可以得到省财政专项投入,则后者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载体,由主办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自负盈亏。二者的发展选择中,前者需要考虑对受众的文化影响,后者则同时还需要进行市场的开拓与经营。

2.市场融合程度

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目前呈现网络化、影视化、大众化、娱乐化的发展趋势。相对来看,期刊的市场消费容量在不断萎缩。面对市场竞争,文化期刊对于市场的参与率和占有率也呈现了巨大的差别。一部分文化期刊已经打造出了市场品牌,大多数文化期刊则处于正在起步和尚未起步阶段。例如《读者》、《知音》、《家庭》之类的生活类文化期刊,进入市场较早,具有强劲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了足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经济基础。而相对于专业性的文化期刊,如《新华文摘》、《人民文学》、《随笔》等文化期刊,只能在特定的受众中保持一定的市场。而各省、市级文艺期刊,出现市场和读者的整体萎缩,业界流行着发行量“保千”的尴尬,其市场份额几乎是忽略不计。

3.区域差别

文化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兴的事物,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跟经济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体制改革一样存在着市场培育的区域差异性。相对来讲,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实力的文化传媒企业集团,文化期刊也相继进入市场,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体。而在中西部地区,大量的文化期刊还处于靠地方财政养活的状态。在对文化期刊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时候,如果不充分考虑到区域性,实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必然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期刊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而面临生存性的困境。

二、文化期刊在文化体制

改革中的应对措施分析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期刊传统的运作模式被打破,现有的文化期刊被划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载体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载体,前者作为文化事业受到政府的保护性扶持,后者被企业化、产业化推向市场,不同的文化期刊从此走上了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各类文化期刊自身也在探索应对措施。

1.政策扶持方式

扶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期刊,政府扶持逐年加大,期刊的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消除了生死存亡的后顾之忧。它们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期刊办精办好,办出特色来,更好地体现此类期刊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化人才、怎么写作文化需求等方面下功夫。这样的状况,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促进期刊潜心打造文化品牌,优化怎么写作质量。从消极的方面看,又会形成新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2.以商补文方式

由于目前国家对期刊的数量控制比较严格,刊号管理始终没有放开,因而现有的国内期刊刊号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源。为了应对国家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相当一部分文化期刊在原有的办刊条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扩张,比如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原来的月刊改为半月刊,分出一半刊物转让或出租给文化经营商,进行商业化经营;一部分文化期刊则直接把自己的期刊承包给文化经营商,通过出让收益维持自己的生存。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期刊的生存困难,但也会成为期刊管理混乱的新根源。

3.市场进入方式

对于一部分文化期刊来说,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为它们提供了繁荣发展的巨大空间。它们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扶持、体制机制转轨,利用文化市场广阔的商机,及时对期刊在运营机制、办刊方向、收益分配、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了企业化改革,期刊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了盈利,成为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这样的状况,既繁荣了文化,又实现了市场化和产业化,扩充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方向的要求。
4.融资入股方式期刊改制,首先面临的是经济基础的支撑,它们在政府投入“断奶”以后,必须及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因此,一部分期刊实行股份制经营,采取了向社会融资的方式,以联合办刊的途径,在社会上进行融资。改制以后,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实体、投资公司介入期刊经营。期刊的办刊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向着市场化、专业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利益和商业价值在期刊经营的目标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加强。

三、加强改制后文化期刊管理和

引导的对策建议文化体制改革以后,各类文化期刊的经营自主权得到加强,市场选择的空间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但是,文化期刊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它们所承担着的思想引导、文化传播、精神凝聚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加强对改制后的文化期刊管理与引导,依然是国家在文化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懈怠的基本任务。

1.加强政策引导,牢牢把握期刊的办刊方向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领域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的作用,使之发挥出较之于以往更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功能。文化期刊作为传统的、人民群众习惯接受的文化载体,不管改革如何发展,它们的文化指引、文化提升的职能始终不变,也不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职能部门,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做好对文化期刊的政策引导,在对文化期刊的自主经营权进行“松绑”之后,集中力量对文化期刊的怎么写作宗旨、办刊方向、文化职能进行深入全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面的引导与管理,使之做到经营机制灵活多样,办刊宗旨毫不动摇。

2.增加文化投入,提升文化期刊的社会效益

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实现同时发展,同步繁荣,最后形成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满足,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夯实和提升。因此,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文化投入放到与经济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资金、项目上对文化建设给予倾斜性的投入与支持。通过在各级财政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期刊加大投入,使其在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文化怎么写作;对经营性文化产业期刊加大投入,保障其在产业项目建设、融资等环节中得到国家的经济扶持。只有得到来自于国家的经济投入,文化期刊才会在各自的领域得到繁荣发展。

3.防止文化渗透,保障国家建设的文化安全

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并区别于世界各国的重要标志。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改革促使一些文化期刊进入市场,走向社会寻找发展空间,它们必定面临着社会资金介入的问题。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如何规避我们的文化期刊在其融资过程中被境外资金介入,受境外意识形态影响,被境外强势传媒控制的风险,这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要在改革中妥善区分好文化期刊为谁怎么写作,为谁说话的界限,让文化期刊切实发挥好怎么写作国内民众,传承中华文明,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功用和职能。

4.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期刊有序竞争

文化体制改革在对改革对象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后,作为文化经营的主体,文化期刊就需要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文化市场,作为流通平台和流通环境,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不断的优化组合。作为对文化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各级政府,就需要为文化市场的规范、正常运行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让包括文化期刊在内的文化市场主体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否则,在文化市场初创阶段,如果缺乏相应的准入机制、竞争机制、效益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就会形成市场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5.畅通融资渠道,增强期刊市场活力

文化期刊进入市场以后,在大力打造期刊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品牌的同时,还必须有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改革初期,期刊的融资能力至关重要,为了培育文化市场,打造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期刊品牌,作为管理者,各级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期刊进行融资,鼓励期刊通过资产重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社会捐助、基金赞助等途径获得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基金项目等形式对一部分期刊进行有选择性的经济支持。只有这样,文化期刊才会在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中得以发展,最终增强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实现以文养文,以文从商,以商哺文,从而促进整个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5.
高书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J].光明日报,2010-12-1.
[3]胡惠林.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J].艺术百家.2011,(6).
[4]贾磊磊.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J].东岳论坛.2012,(1).
[5]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6]龙怒.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分析及对云南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1,(10).
The Cultural Periodic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Economy
ZHANG Xin-yuan
(School of Journali& Communication,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eriodical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our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sets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ation and market economy principles as the backgrounds, focuses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policy-oriented, marke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cultural periodic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positions implementation, and offers the suggestion to the current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eriodical.
Keywords:market economy; cultural system reformation; cultural periodical;
〔责任编辑:李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