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基于模具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实践学士

基于模具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实践学士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21225 浏览:948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引厂入校”的实践,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寻求建立科学完善的合作机制;对实训和生产协调统一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双方利益对等的问题,保证了合作质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引厂入校人才培养模式

1、产学研合作的背景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国家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也表明经济发展必须依赖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又必须依赖教育的发展。《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曾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根本是实现双赢,建立一种稳定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关系,其中心是协作和互动。只有结合特定专业与使用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确立人才培养是为行业企业怎么写作的意识,才能确立符合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1.1 产学研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指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合作主体为了实现各自的组织目标,对技术、资金、设备、场所、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出的合理分配。具体地说,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融合。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独具优势。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使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企业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场地,向学校推荐技术工程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学校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理论知识的培训,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各有特色。目前国外较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归纳为科技园区、网络中心、英国教学公司、德国费朗霍夫和工程研究中心等五种模式。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起源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堪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属于起步阶段,既有参考国外成功经验的典型模式,也有独具我国特色的创新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市场引导的短期合作模式,其中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怎么写作;二是政府宏观指引型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大学科技园模式、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和工程技术中心模式等。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元化新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2.1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做支撑。
(2)校企双方优势和利益关系不对等。现阶段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多是院校有求于企业,高职院校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院校方希望利用企业生产技术优势,获得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部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教学资源也

源于: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难以用于实际生产。
(3)企业重当前而轻长远,不愿在人才培养上做长线投入。
(4)校企双方沟通不畅。人才供求信息交流不畅;高职院校对于企业新技术、新装备缺乏了解,无法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人才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企业认可度较低。

2.2 问题的分析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高职院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企业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要想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地开展下去,只有政府出台相应保障机制,院校搞好内涵建设,企业从长远利益与社会效益出发,把关注点从“用人”转移到“育人”,从“短期利益”转移到“长远发展”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

2.3 解决问题的对策

分析对比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寻求一种利益的最大化和基本的平衡关系,从根本上提高双方特别是企业合作的热情;建立一个专业机构,由双方人员组成,从组织协调到双方责、权、利的相互约束等方面进行协调。基本思路应是:组织健全,决策、管理及执行机构齐备;职责清楚,任务明确;管理到位,合作中涉及的各环节工作均有具体的管理者和执行者[3]。

3、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

石家庄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近年来,积极发展机械、汽车、电子、石化、建筑业等支柱产业,为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1 引厂入校,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07年5月,我校与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厂入校,迈出了产学研合作之路的第一步。该企业主要业务是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冷冲模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拥有稳定的业务关系,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水平。双方进行了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双向互动、相互约束的运营机制。根据企业规模和产品,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主进行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的磨合及共同努力,在校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生产实训环境。

3.2 教学与生产的组织实施

3.

2.1 资源共享,校企双赢

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供学生实训,在真实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和设备设施,实践过程中做到技术、设备和信息三个共享,实现校企双赢。
学院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同时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和工装设计工作,定期为企业职工提供理论培训,年轻教师利用暑期参与企业生产。形成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实现了人员流动和共享。学院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生产条件进行生产性实训,全程有企业人员进行指导和把关,极大的丰富了校内实训条件。同时我院的机械加工设备,除完成基础教学和实训外,企业可用于生产,实现了设备资源的共享。在产品研发方面,把企业的数控加工车间与学校先进的逆行工程实验室、CAD/CAM实训室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团队,具备了开发复杂成形模具的实力,对先进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以及人员需求信息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实现了信息共享。3.

2.2 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包括模具设计、工艺制定、数控编程、机床操作、模具装配、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结合生产岗位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将数控加工编程、先进加工技术、模具CAD/CAM课程、模具设计实训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实训,将课堂搬进了车间。根据企业生产和技术资料信息,整理成零件加工工艺资源库;按企业实际加工规范和生产流程,编写出实训教材,用于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促进了学院实训教材的建设。
学校以企业标准改进对学生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3.

2.3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文化

“引厂入校”从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和信息方面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企业在贴片机的研制和复杂大型模具的设计加工方面,充分利用了专业教师和先进实验设备,企业技术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学校的实训设备投入生产后,也解决了企业设备品种和数量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在生产和实习之外,共同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体育竞技和文娱活动,互相促进文化发展。教师对员工进行了“6S”管理的培训,企业与实训车间共同施行了“6S”管理,整个生产和实训场所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校企联合钳工、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技能大赛,融洽了师生员工的关系,提高了技能水平;教师与员工进行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共同参加户外活动等,对企业文化和改善教师与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群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企业文化。
企业设立了“东昌技能奖学金”“东昌助学金”,对在生产实训、技能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及需要资助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对我院玉树灾区学生给予了爱心捐助,拉近了校企双方的距离,增进了感情。

4、利益对等的合作模式

4.1 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

通过几年的合作,双方已经建立起感情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平衡的关系。首先,在教学与生产相互融合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互动,包括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专业技能大赛等,双方建立了平等互信的感情,由合作关系变成了同事关系。其次,双方在合作中互相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设备物料资源能够达到长期的动态平衡,这也是长期合作的基础。学院派出四名专业教师长期在企业的科研一线,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怎么写作,他们开发的贴片机获得成功,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每年对企业员工进行三至五次理论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知识水平。企业指定两名工程师和各岗位技术工人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训;模具专业学生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料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训,仅耗材一项每年可节省十多万元,还节省了大量工、量、刀具等。企业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生产,尤其利用检测期,只有少数学生在企业勤工助学,可以全力投入生产,弥补了生产设备的不足,取得较了好的经济效益,年增加产值数十万元。

4.2 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关键是建立一种科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学校而言,产学合作的根本是育人。学校应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到教学组织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指导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双方都要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有机体。要使这个有机体正常运行,首先是成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进行人才培养、人员交流、资源和场地、设施共享等重大问题协商、决策,以保证校企合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其次是制定管理制度。实施合作办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合作质量。三是确保实训管理机制的落实。由双方共同管理、分工合作,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企业负责安排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四是企业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企业通过与学校共同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室按生产车间形式进行建设,按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挂钩,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基地。
5、结语
实践中我们感到,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合作单位的选择。企业要有积极性,愿意和学校共育人才;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能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专业对口;企业规模适当,经营形势较好,发展前景广阔[4]。二是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双方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既要具有相同性又要具有互补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找到校企双方的平衡点。
通过“引厂入校”,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把实训功能与生产功能相结合。在为学生提供方便和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生产性实训效果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节省实训开支,将消耗性实训转化为效益性实训,达到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的目的。产学研合作既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怎么写作的有力平台。我们希望以校企互动为纽带,不断拓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科学出版社》,2007.
孔新舟.《“专业实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7.
[3]唐一科.《依托行业背景走新建院校特色发展之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6):52~54.
[4]李贵敏.《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55~5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