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马克思新闻 >探析方言类电视节目进展

探析方言类电视节目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32888 浏览:1547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几年,方言类节目在广播、荧屏上风生水起,大放异彩,不仅让收视率、收听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那么,方言类节目兴起的原因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是什么呢?发展趋势又如何?我们应如何理性地看待它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一些争议呢?笔者试从这三个方面对方言类电视节目作一些探析。

一、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

1.受众需求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的根本原因。一些研究者分析了方言类节目存在的社会环境,认为方言类节目活跃的地区大都具备几个特点:经济发达,文化厚重而活跃,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活悠闲而富足。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市民,无不对自己的家园产生自信甚至自恋。因而像《阿六头说新闻》的节目给杭州人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杭州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当受众被纯普通话形成的“高雅”的意义世界所淹没,对以普通话所编织的话语空间逐渐反应迟钝的时候,方言的所谓“土气”、“粗陋”,给他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新鲜感,填充着普通话话语世界留下的某些意义空白。另一方面,受众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媒介传播效果的好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受众的需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能使他们从中获取乐趣、减轻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得到情感交流和认同以及得到互动的节目。而方言类节目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要求才得以发展的。
2.方言的独特魅力是方言类节目兴起的依托。方言是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和居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民间语言的独特魅力。相比较而言,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生动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形状描述等方面会更具体、形象,因此,方言类也就更生动幽默、有趣传神。而方言节目的视角平民化、内容生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在接近性和亲和力上有着其他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3.竞争是方言类节目兴起的外部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地县级广播电视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特有的潜能及优势,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是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方言类节目的开办是广播电视应对竞争的一种有利方式。另外,方言类节目更能体现 “三贴近”,而且大受本地方言受众的欢迎。收视率是方言类节目参与竞争制胜的一个法宝,观众的好恶和收视率的高低成了评判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成了节目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

二、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1.方言类节目将长期存在,节目数量会减少,但质量将会有所提高。方言类电视节目已不能再把焦点过多地放在方言魅力本身,而是应该不断探索,多方面拓展其表现能力和创新的兴奋点。我们现在要认识到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承认方言类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方言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就语言而言,语言的意义是由其所在的语言语境所决定的。例如:河套方言中的“可凉”(意思是尴尬,也常指姿势或动作不舒服,别扭);再比如:“落毛”(意思是为别人干些与己无关的事),这两个字在当地方言中念(lao mao),若读“落(luo)”人们就听不懂等等。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曾指出:“方言是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现在虽然提倡我们讲普通话,但是很多人却很钟情于方言。因为人们在讲方言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年春节晚会赵本山的小品可谓是晚会大餐上不可缺少的一盘大菜。没有了他的小品,我们会觉得晚会失去了很多亮点。他的具有影响力的典型的东北方言在他的小品播出后会成为人们模仿的语言。人民网传媒频道曾经就“您如何看待电视剧说方言?”搞了一个小调查,共有374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其中,56.4%的人喜欢方言电视剧。各地电视台方言类节目的勃兴,又说明了方言的群众基础和在文化认同、娱乐需求上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方言类节目,笔者认为,应该让市场和人民手中的遥控器来选择他的生存淘汰。如果一定出于普通话推广意义的考虑,管理者可以给节目制作人以明晰的制度规定,在播出时段、节目长度和节目比例上做出量化的限制,让方言与普通话在一种“度”上平衡。 方言是负载媒体与受众情感文化的纽带,只有让对方听懂、听明白所指所讲才是最终目的。
2.制作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双语版”。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双语版”是指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制作字幕的时候,给方言类节目配上同声的普通话字幕,这样做并不会削弱其特色,相反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推广了普通话,二是使外来受众在接触方言甚至是在学方言的同时,理解方言的意思,得到与本方言受众同样的乐趣。
3.专门的方言频率、频道将增多。其实在前几年,重庆电视台已设立“喜剧频道”,这个频道播出很多地产方言电视节目,实质上已是半个方言频道,而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开播则开了专门的方言频道的先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第二个专门的方言频道出现。

三、对于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反思

1.方言类电视节目始终处于支流。在民族语言里,方言的作用逐渐缩小,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笔者认为,方言类节目的兴起会对方言起到传承和保护的作用,使其具有持久的发展能力。随着方言类节目的兴起,方言的发展会出现一个拐点,即从作用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转折点,但不是无限度地扩大,而是有一个“度”。如果这个“度”的标准能用一个百分比来表示的话,那就应该是49%。
2.方言类电视节目与接近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方言节目的“本地化”等同于“本地话”,如果这样,就会远离接近性的本质。本地化的核心应当是内容、信息的本地化,即使说方言很容易被其使用着的人群接受并产生共鸣,但这并不能代替本地内容的接近性,甚至可以说是方言从属于本地内容,并为其怎么写作。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于方言类节目的需求和使用目的是了解所处的环境,消除自身生存或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是方言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地域认同还是城市认同。方言能很好地加强地域联系,维系地域文化的存在;方言的消失也就意味着地域差别、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消失。方言类节目限定了目标受众,似乎违背了传播面向大众的初衷,但事实上,这是分众化、自主性社会的要求。方言类节目更多表现为对地域认同的追逐,缺乏对于城市认同的努力。“人们对于方言类电视节目的追捧,实质上是对家乡和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土化的自豪感”。而开放性、多样性是城市的本质属性。因而方言类节目应以城市认同为主,通过互动,以主人翁的姿态谋求发展,而不要局限于地域认同,不然就有失去持久竞争力的危险。
方言类节目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们要在总结先前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积极引导方言类节目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特色、有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那时,我国新闻事业“百家争鸣”的局面将会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