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内科护理 >论干扰素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多抗甲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论干扰素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多抗甲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10746 浏览:372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FN-α)联合多抗甲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澄海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46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76例予IFN-α肌注,<3岁者100 000 U/d,≥3岁者2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00 000 U/d;联合多抗甲素,<3岁者2.5 mg/次,≥3岁者5.0 mg/次,3次/d。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5 mg/(kg·d)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同时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68/76),对照组为75.7%(53/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10±0.93) d比(3.09±1.12) d,(3.10±1.20) d比(4.31±1.42) d,(3.20±1.30) d比(4.56±2.43) d,(3.14±2.06) d比(5.37±2.4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FN-α联合多抗甲素治疗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α;多抗甲素;手足口病
[]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88-02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季节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本研究对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澄海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α联合多抗甲素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澄海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146例,诊断均符合原卫生部2010年制订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普通病例标准。男80例,女66例,年龄8个月~5岁,病程均在3 d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2.84±0.80)岁;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04±0.30)岁。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予干扰素-α(商品名:因特芬,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10049,100 U/支)肌内注射,<3岁者100 000 U/d,≥3岁者200 000 U/d;联合多抗甲素(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 2575,10 mg/支),<3岁者2.5 mg/次,≥3岁者5.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5 mg/(kg·次)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同时均予常规口腔护理、退热、静脉滴注维生素C及补充液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在治疗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状态出现好转,72 h内无流涎现象,能顺利进食与正常玩耍;有效:患儿在治疗72 h内体温正常,临床状态出现好转,5 d内无流涎现象,能顺利进食与正常玩耍;无效:患儿治疗后4 d仍存在发热,流涎,进食障碍,溃烂明显,口腔黏膜充血及细菌感染。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项目

每天测量体温,观察并记录发热程度、退热时间、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5%(68/7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53/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6,P<0.05)。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进食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1)。

2.3 安全性

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治疗组1例用药后出现白细胞一过性减少,未特殊处理,5 d后复查恢复正常。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国外文献报道[3-4],对于病毒感染,尤其是肠道病毒感染,参与防御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或是NK细胞。在病毒入侵机体时,首先参与应答的是NK细胞,它是机体防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活化后,通过分泌INF-α、IL-2、TNF等细胞因子,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上调Th1/Th2表达,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而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及NK细胞均明显下降,提示患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及杀灭被感染细胞,导致病程延长,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病情恶化及发生严重并发症[5]。因此有学者认为免疫功能不健全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对手足口病的转归发挥重要作用[6-7]。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控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在机体内扩散及促进病毒性疾病痊愈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干扰素还具有增强杀伤T细胞引起的细胞毒作用和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加用外源性IFN-α可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又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大量干扰素[8]。它不妨碍宿主细胞的生长且不具有抗原性,因而对人的毒性很小,也不产生致敏作用。 多抗甲素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发酵提取的一种多糖类物质,主要成分为A-甘露聚糖肽。它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活化淋巴细胞,改善和增强机体抵抗力[9],李丽[10]研究也发现多抗甲素有诱导CD4+T增殖活化的作用,且能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IFN-γ浓度。
国内报道用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与提高疗效[1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早期采用小剂量IFN-α联合多抗甲素治疗手足口病在退热时间、进食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丽霞,白龙.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1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8):68-69.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3] Cooper MA,Colonna M,Yokoyama WM.Hiccen talents of natural killers:NK cells in innate anc acaptive immunity[J].EMBO Rep,2009, 10(10):1103-1110.
[4] Kohlmeier JE,Wooclanc DL.Immunity to respiratory viruses[J].Annu Rev Immunol,2009,27:61-82.
[5] 孙德宏,于永锋,赵桂娟.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感染相关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 8(4):437-440.
[6] 田健美,李健琴,孔小行,等.144例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56-1158.
[7] 郭振华,刘桂芳,高俊书,等.急性脑梗死CD3、CD4、CD8、CD4/CD8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3):223-224.
[8] 江蕙云,王艳华,陈红惠,等.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评价和动态排毒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76-979.
[9] 王钊,吴荣聪,林琳.多抗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4):374-378.
[10] 李丽.多抗甲素片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浓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80-2681.
[11] 钱小霞.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5):42-43.
(收稿日期:2013-04-23 本文编辑:郭静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