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企业经济管理 >探究社交Web2.0时代企业公共联系管理对策查抄袭率

探究社交Web2.0时代企业公共联系管理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2653 浏览:491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社交网络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潮流。截至到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4.85亿,其中社交媒体用户数量达到2.35亿,年增加率达到33.7%。由于其即时性、对话性以及典型的病毒性传播方式和极强的社区粘性,已经引起很多学者及企业的关注及探讨。尤其是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形式的一种,它已经不只局限于一个信息分享的娱乐平台,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力量,被企业、大众、传媒充分利用。以企业微博发布的内容中看,虽然多数内容旨在与关键公众建立并维系联系,但是其背后运用的联系管理对策并不显著,随机性较强。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性质的企业,对于联系维护给予的关注不够,少有互动性内容和形式。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微博在客户联系建立与维系领域行为较为零散,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对策作为战略指导,因而呈现出不连贯、维系力度不够的局面,也少有效果监控与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提出企业如何利用微博管理公众联系的不足。联系管理在传播学、公共联系学及企业管理学领域都有成熟的论述探讨成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社交媒体的活跃,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与探讨网络公众联系的管理对策不足。本论文首先回顾了联系管理论述及联系管理论述在社交媒体中的运用,继而利用前人提出的维系对策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浅析的方式验证该论述是否适用于微博这个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最后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主成成分提取法,将所有在微博中行之有效的联系维系策略归结为四大对策,这四大对策既是对联系管理论述的补充,又可以作为企业运用微博进行公众联系管理实践的论述指导。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论述。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学理基础和文献综述,回顾了联系管理在传播学领域和公共联系领域的进展,并总结了社交媒体兴起的历程及在组织-公众联系管理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是本论文模型设计、检测设的提出及问卷调查的设计。第四部分是数据浅析,第五部分是数据浅析结果及结论的提出。关键词:Web2.0管理对策论文社交媒体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9

    致谢9-10

    第1章 绪论10-15

    1.1 探讨背景10-11

    1.2 探讨目的和作用11-12

    1.3 探讨内容12

    1.4 本论文的探讨策略12-13

    1.5 本论文的革新点13-14

    1.6 论文结构14-15

    第2章 联系管理对策的论述基础15-22

    2.1 传播学中的联系管理对策15-16

    2.2 公共联系中的联系管理对策16-18

    2.3 联系管理学18-20

    2.4 社交媒体与联系管理20-22

    第3章 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进展历程及微博的特点浅析22-34

    3.1 社交媒体的定义22

    3.2 社交媒体的种类22-24

    3.3 社交媒体的进展历程24-26

    3.4 微博的特点浅析26-34

    3.4.1 微博的定义及历史沿革26-27

    3.4.2 微博的沟通机制浅析27-29

    3.4.3 微博的对话流方式29

    3.4.4 微博与其他社交媒体的异同29-31

    3.4.5 企业微博的类型31-32

    3.4.6 微博与组织公众联系管理32-34

    第4章 探讨不足的提出及探讨策略设计34-42

    4.1 探讨不足的提出34

    4.2 检测设不足的提出与本论文模型34-39

    4.3 问卷设计与发放39-42

    4.3.1 样本选择39-41

    4.3.2 问卷设计41

    4.3.3 问卷发放与回收41-42

    第5章 数据浅析及结果42-56

    5.1 信效度检验42-47

    5.2 因子浅析47-51

    5.3 单因素方差浅析51-55

    5.3.1 公众对企业的固有印象的单因素方差浅析52-53

    5.3.2 公众对微博关注时间的单因素方差浅析53-55

    5.4 公众对微博的关注时间与对企业的固有印象的多因素方差浅析55-56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6-62

    6.1 探讨结果总结56-60

    6.1.1 因子浅析结果总结56-59

    6.1.2 单因素方差浅析结果总结59-60

    6.2 探讨结果的总结60

    6.3 探讨不足与展望60-6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