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区域经济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扩大效应分析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扩大效应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24039 浏览:1074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自1991年开始正式对话,到2002年双方签署《中国-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双方的贸易额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基于1991年至2011年的贸易额数据,分析双方贸易额变化情况,评价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产生的贸易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udooo.com

扩大效应,并对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扩大效应

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概况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随着双方政治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于1996年3月,中国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这个倡议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合作,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确定了2010年1月1日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全方位展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机制不断改进,产业结构互补增强,建成后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之间,经济贸易往来频繁,超过9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无论是贸易创造效应还是贸易转移效应,都使得自由贸易区内部总需求和彼此间的贸易量增加,从而产生贸易扩大效应。目前中国已由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1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自2007年连续4年超越韩国和中国香港,成为继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中国第4大贸易伙伴国。自贸区建成后,对双方的贸易扩大效应有多大,双方现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以及今后双方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促使双方贸易增长等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都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额变化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前,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额在1978年仅为8.59亿美元,而1992年贸易额就达到85亿美元,几乎增长了9倍,平均每年以17.8%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了正式对话,使双方在政治经济上往来密切,从而促进了双方的贸易额增长。从1992年到2002年,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2002年双方贸易额更是达到了547.81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0.5%。增长了近5倍,在此期间,双方为此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96年,中国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国,并且在次年,双方共同签署了《联合宣言》,这使得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2002年,对双方来说又是重要的一年,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计划在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对双方来说都是质的飞跃。2002年协议签署以来,双方贸易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9年已经增长到2130.11亿美元。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因此他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双方及其他贸易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2010年底,双方贸易额已经达到2927.77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37.5%,2011年,双上贸易额更是达到了3628.54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2

3.9%。

我们可以将整个时间段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分别是1992年至2002年,2002年至2009年,2010年以后。从1992年至2002年,双方贸易额虽是增长,但是幅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双方刚刚开始对话,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的政策都需要不断完善。但是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标志性的事件,双方贸易额增长程度明显高于前一阶段,推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2002年,贸易额达到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占中国贸易总额的8.8%。在此期间,双方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处于发展阶段,双方贸易额不断攀升。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年底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5%,与东盟贸易额占贸易总额9.8%。而在2011年,贸易额则达到了3628.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

3.9%,占贸易总额的10.0%。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和东盟的进出口情况。

图1是中国与东盟从2000年到2011年进出口的具体情况,从2002年,进口和出口额都显著增长,这充分说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双方带来了贸易扩大效应。贸易规模在2003年上升比较大,但是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在2004年开始有所扩大,逆差规模由2004年的228. 72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249. 44亿美元,2009年基本持平,2011年首次出现顺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至2009年,虽然出口额一直低于进口额,但是出口增长率却明显高于进口增长率,这说明进口促进效应明显低于出口,而2010年以后,进口增长率又高于出口,但是进口的促进作用是在逐渐减弱的,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双方的进出口情况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合作还是有限的,没有充分利用好区域贸易带来更大的贸易扩大效应。

三、结论和启示

从以上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1991年开始正式对话,双方的贸易明显扩大,随着2002年-协议的签署,双方计划建设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的贸易发展更是产生了极大的促进效用。2010年,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贸易额增长迅速。总的来说,自贸区的建成对双方产生了贸易扩大效应。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碍于双方的贸易发展。首先,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情还是比较相似的,导致双方的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都很相似,因此双方的竞争要大于互补;其次,各自的出口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发挥潜在的出口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的协调机制有些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针对双方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性,双方可以从产业内分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互补性,从而尽量避免双方在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增强自由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其次,可以进一步降低区内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并通过开展多层次和多领域的经贸合作来促进区域合作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最后,在实施已有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区域组织来解决双边贸易争端问题,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运行机制的有关规则和实施措施,以健全的协调机制来保障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1).
李燕如,胡朝霞,麻昌港. CAFTA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
[3]刘咏蓓.中国对东盟地区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0(02).
[4]孟令岩,郭浩淼.CAFTA建立对开创我国外贸新格局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0(16).
[5]任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6]史智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
[7]徐婧.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0).
[8]A. J. Brown. Applied economics: Aspects of world economy in war and peace. London: George Allen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and Unwin, 1949.
[9]Shujiro Urata and Misa Okabe. Trade Creation and Diversion Effects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on Commodity Trade[R] 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10.
作者简介:
李德军,男,硕士,副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主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陈红(1987-),女,辽宁大连人,现就读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国际贸易专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