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软件原理 >分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教学策略

分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教学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19019 浏览:83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数据结构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笔者重视以学生为本,并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专业素养
1009-3044(2013)14-3338-02
任何软件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都离不开编程,而编写的程序性能如何往往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数据结构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分为树型结构等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关运算,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编程需要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的问题,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数据的存储结构,编写程序时所依据的算法采用哪一种数据结构严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调研笔者发现只有5%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并会在优化算法时巧妙使用,20%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也知道在算法设计时有用,但懒得去用,75%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到学分。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数据结构》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1 教学现状

在诸多高校的《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只要学生会做题就够了,从不考虑其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明,或者不知道学习本节课到底对编程有何用,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数据结构》本身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更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策略分析

教师除了认真备课、讲课以及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进行巩固练习的习惯之外,还要讲究授课技巧和方法,该文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从

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学生比较熟悉的嵌套的if语句着手深入浅出地去讲解最优二叉树,既可以将所学知识点由繁变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又能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学习兴趣。

3 新型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用嵌套的if语句表示一个分段函数并给出对应的判定过程,学生在黑板上编写出不同的算法,提示学生执行时间越少的算法效率越高,然后通过比较每个算法的执行时间找到最高效的算法,最后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构造Huffman树寻求程序的最优解。教学实践表明,这样上课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效果较好。

3.1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

3.3 任务三:最优二叉树的构造方法

在同等条件下,依据最优二叉树可以直接快速编出最高效的算法3,下面以21,38,20,14,7为权,阐述构造一棵有5个叶子的最优二叉树的方法。
1)将每个权值看成是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则它们构成一个森林T。
2)从T中取出两棵根最小的二叉树作为左右子树构造一棵其根为这两棵二叉树的根之和的二叉树并将这棵新生成的二叉树放入T中。
3)重复步骤2),直至森林中仅有一棵二叉树为止。
通过构造最优二叉树可以得到描述判定过程的判定树,它可使大部分输入的数据结构成绩经过最少的比较次数得出所有学生的考试等级,按此判定树即可编写最优的程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4 结论
笔者以最优二叉树为教学实例,将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用于课堂教学,揭发了数据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即优化程序,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这门课程并对这门课感兴趣, 主动学习,认真听课,不仅培养了学生专业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闫玉宝,徐守坤,李宁. “数据结构”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1):99-110.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