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略论“人文学”和“人道主义文学”两种思潮旨归同质性查抄袭率

略论“人文学”和“人道主义文学”两种思潮旨归同质性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8846 浏览:266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的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作为两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命名由来与其形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梳理这一对思潮的能指意义和流变过程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极大的同质关系,二者虽名不同,却有着同质旨归。文章亦对产生此种同质性的原因作了探析。
关键词:人的文学;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同质
1005-5312(2012)23-0024-02
“人的文学”是一个很常见的名称,尤其是被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与“人道主义文学”这一名称经常形影不离。在很多文学史性质的叙述和研究中,更是频繁可见他们的身影。二者之间看来必然存在某种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两种思潮的能指空间

许志英、邹恬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第一编为《五四:人的文学》,下列十章。本书在宏观的架构上将现代文学视为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将现代文学段落成从“五四”到“文学”,系统地梳理了现代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思潮。而从作者第一编十章的设置来看,作者很明显是将五四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人的文学”这一创作思潮作为文学“现代化”的开始。正如作者在文中说“从‘五四’时始的现代文学史实质上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曲折历史;现代化也是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特征与性质。”“‘人的文学’的提出,又催生出了一种‘现代性’的新文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性叙事’。”难怪夏志清会下如此判断:“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实在可以看做是现代中国文学成熟时期的开端。那么“人的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一种思潮,这种命名所要指称的是些什么内容呢?或许可以回到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来寻找答案。
文中开篇说:“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周作人企图用二元对立的结构给“人的文学”进行理论约束,意在缩小这一提法的能指空间。《中国现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代文学三十年》这样叙述:“同年(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可见自从周作人此文发表以来,“人的文学”就一直被认可为五四时期创作的主潮,虽然当时有文学研究会强调“为人生”的创作思潮,有创造社宣称“自我表现”的创作思潮,但一个关注社会人生,一个关乎自我体验,都是对人的强调。因此《中国现代主义主潮》首编一章《“五四”社会改造思潮与人的文学》,在讨论社会历史变迁与改造时,文学思潮乃落脚于人的文学,寻绎出其发展轨迹,乃至个性解放、人生探索及后来历史新变下“人的文学”思潮的衍变、流播。
书中提到“五四人的文学一方面显示出五四知识者个性觉醒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主人公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使得五四人的文学中既有个性解放意识,又有社会解放精神的双重趋向。”这里呼之欲出的不正是人道主义的精神诉求?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说“世上生了人,便同时生了人道”,“只因我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也就是说“人的文学”这一命名是久已存在的,是先于概念而存在,只是在此概念诞生之前被笼统地包含在“人道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中。“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这些主张虽然有些抽象,但恰与‘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相合,所以有相当的代表性,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事实在刘卫国的专题研究中更清晰。
刘卫国《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一书,详细的梳理了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发展、消退,并作了独到的反思,认为人道主义应该在推进“现代性叙事”进程方面发挥伟力,力图重建人道主义文学观念,即建立“文学本质观”、在人道主义价值观擎领下确立文学的本质为人学、表现“人性”。这正呼应了五四“人的文学”,也即是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说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的解释是“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用人的位置。”尽管后来周作人在《新文学的要求》演讲及《自己的园地》评论集中很快又对“人的文学”口号表示否定,但那已是“人的文学”思潮踏上历史舞台之后的事了。不可忽视的是他提出的“人的文学”这一口号成为“五四”时期文学一个中心概念、一种主流思潮的绝对影响和主导地位。

二、两种思潮的同质旨归

由上文可知,“人的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从内涵上说实在是有概念上的同质性,二者旨归是一致的。“‘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学者陈少峰认为:人道主义大致如此,一为理性主义即反对蒙昧状态并确立个体人的自主性地位,二为人性论即确证普遍的人性存在、主张人的自我实现,三为个人主义即以强调个人的尊严、道德自律意识和维护人权为,四为博爱主义即泛爱意识的宣扬。这四方面内容中个人主义乃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人道主义是指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以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尊严和幸福、人的自由和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思潮。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高扬人道思想。”这也正是周作人所强调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在中国,人道主义文学思想的最初形成,是以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为标志的。”
此外,“人的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两种思潮的同质性还表现在二者包孕的启蒙思想。“(五四)知识分子在如此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时代,立足于思想启蒙而兼顾社会救亡……强调以“西化”的方式塑造出理想的现代人。”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积极推崇个人觉醒与个人自由,借助文学这一表现手法,形成“人的文学”思想,继续开展国民性改造。”“启蒙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联结,在近代思想发展中是十分显著的。启蒙运动是近代思想运动的推动力,而人道主义思想的阐释与传播是启蒙运动的指归。换言之,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及其发展是启蒙主义的核心内容。”而“人的文学”观念何尝又不是要在白话文学中确立新的范式,以全新文学面貌获得五四文学新的启蒙意义。“人的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两种思潮为什么会在中西不同的文化、文学语境中获得一种内涵上的同质性呢?这大概可以作以下一些思考:从不同领域的历史环境看来,“人的文学”思潮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巨变下应运而生的,与中国旧文学观念有内在的延续性。而“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则是发生于欧西的社会思潮的一部分,它的的产生、发展贯穿了整个资产阶级革命史(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一直到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在资本主义诞生的大背景下它是革新社会的思想武器,这又集中表现为文学作为宣传武器的得力,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总序》中就说:“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毫无疑问要在这种社会历史环境中被提倡、推广。
从命名所承载的内容方面看来,“人的文学”思潮的盛行源于五四文学革命中真正发现了的“人”,五四文化运动乃至五四文学革命发现并打破了封建儒家文化对人性的压抑,“人”的观念、“个性解放”成为时代的追求。因此特殊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富于启蒙性、宣传性的有着强烈诉求的思潮而言,用“人”直呼似的表达出一种观念即“人的文学”总比用“人道主义文学”这样曲折隔层的表述来得鲜明、过瘾、痛快。但“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念毕竟是从社会思潮领域内移花接木般被借用到文学领域,不可避免的要裹挟着思想史的痕迹。
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看来,“人的文学”思潮是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发生后呈现出来的现代文学创作主潮,它的出现具有时代性,是人本主义的很好体现。而“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则由来已久,在创作、传播中也发展得很成熟。“人道主义思潮自19世纪末加世纪初传播到中国,大致贯穿了此后中国的思想史,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则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期,其峻急热烈的冲击波,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人的文学”从内涵上可以说是“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中最初的一环。
参考文献: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主义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刘卫国.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岳麓书社,2007年.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udooo.com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
[6]陈少峰.生命的尊严——中国近代人道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7]刁世存.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对“五四”与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的比较考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8]李建梅.从“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清末到“五四”域外小说输入研究.河北学刊.2010年,第2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