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小学班主任教育 >从性文化变迁谈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

从性文化变迁谈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6861 浏览:228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人体的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行为等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人类进化史上,也只是在近几十年,第一次出现了生物学成熟提前于社会心理成熟。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性观念,成为西方社会“性自由”“泛滥”的理论基础,性解放使西方社会离婚率激增,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儿童增多,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婚前性行为、未婚少女意外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蔓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青少年性健康的三大严重问题。中国青年人口之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生殖健康知识严重匮乏,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发病人数上升等问题。享有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怎么写作是青少年人群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各国政府应尽的一个重要责任,这一发展问题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及大众传媒等方面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
关键词: 性文化 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教育
自古有《诗.周南.关雎》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孟子.告之上》曰:“食色,性也”。人类有关“食”的研究自有史以来一直是名正言顺的,对比之下,而对“性”的科学研究却不过是近100多年的事,这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直到今天,性的科学研究和性健康教育仍然遭受着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阻碍,这在全世界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奥地利医生S.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即性本能和自体生存本能。自体生存本能包括饮食本能和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后来他修改了自己原来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是:爱及生存本能;攻击与破坏本能。爱及生存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类到青春期才开始萌发性欲,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性欲及其能量(力比多)生来即有,随着年龄的不同,性及力比多的表现也大有差异,而青春期时性意识觉醒,对异性发生兴趣,产生与异性结合的愿望,是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固定模式。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与力比多的作用,存在着“泛性论”与主观唯心论等方面的错误。
西方人本主义主张“自由意志论—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其观点起初是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然而,在现代西方社会中已逐渐变成了“性自由”的理论依据。现代人本主义者的性观点认为:“所有成年人都具有自由意志,他们知道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应当由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决定自己性行为的理由、时间、地点与方式。一个人的责任要忠于自由意志的需要,社会没有权利对其侵犯,除非是为了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性观念,成为西方社会“性自由”“泛滥”的理论基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为统治者采用,作为个人修身、齐家,帝王治天下的依据。体现在性道德中是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从一而终等观念,它对稳定封建社会制度,建立封建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的改良主义和五四主义运动,使人们接触了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受到了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性道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980年代前,国家法律也是保护婚内性行为,最大程度保持了家庭这一社会结构中最小单位的持续,维护了近代社会秩序。1980年代以来,是中国性道德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出现了性道德分层的现象。原因自然与西方性解放及其后的性自由思潮关系密切,处于这个年代青年人的性道德原则包括:在自愿和没有伤害、不触犯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不要受很多传统性道德的束缚和限制。比如与异往中,性质不同采取的方式各异。对待陌生人、同学、同事、朋友、知己、恋人、伴侣,其心理距离、态度、方式各不一样,也就是说,把众多异性放在与你的关系相应的位置上,使得大家心安,办事有效,社会稳定,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
性解放使西方社会离婚率激增,大量家庭解体,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职能明显削弱,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增。1980年代,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的少女怀孕,其中40%成为少年母亲;英国50%的儿童为非婚姻产儿。这些就是这种严重后果的表现。最为严重的是,性解放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性传播疾病蔓延,性病发病率骤升,流行的性病种类增多。欧美国家70%以上的成人患过性病,直至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艾滋病的大流行。性解放造成的严重 消极后果已经使西方社会重新审视性道德的重要性,因而正在出现性道德回归的趋势,表现为要求青少年婚前禁欲,保持严格的一夫一妻的关系,有些国家还出现了提倡童贞的少女贞洁运动。这种“性保守主义”成为一种正在兴起的趋势,标志着对性解放、性自由的彻底否定,肯定并恢复传统的道德的价值,正在酝酿着新的健康文明的性道德观念的建立。对传统性道德的否定之否定,即性道德的回归,已成为西方性道德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封建社会的性道德观念均把童贞作为对女性的苛求。童贞教育是指没有婚前性行为,结婚前必须是童男贞女的教育。婚前不能保持童贞的称为失贞,在封建社会女性失贞是极大的过错和耻辱,轻则受到家庭、家族和社会的歧视,重则会遭到宗法制度下私刑的迫害,甚至被处死。封建社会单方面要求女性保持童贞,反映了夫权制度下男性对女性的人身占有,以及通过对童贞的严格要求保证私有财产的血缘继承关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女性童贞的要求有其积极的一面,即保护少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实际需要。少女未婚先孕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古代堕胎十分危险,常常引起大出血或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生下私生子,不仅个人和家庭的名誉严重受损,而且直接影响门当户对的婚姻,妨碍一生的幸福。此外,婚前性行为也可能传染性病和引起女性生殖系统的非特异性感染,子宫、输卵管炎症会使少女的身体健康和生育能力受到损害。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都促成了对女性童贞的要求。因此,古代对女性童贞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需要,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封建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禁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取决于禁欲者对禁欲的认识和态度。对于婚前暂时禁欲的青少年来说,禁欲对于保持心境宁静地投身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预防性病、艾滋病和避免少女怀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学生在面对青春期烦恼时,应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克己”“内省”“慎独”的好传统,能把握自己,消除负面影响,学会超越本能和,努力造就良好的人格道德,做良知的践行者,从而善待自己,善待青春,走好青春的每一步[3]。近代心理学关于情绪智商的研究表明,善于克制本能欲念的冲动,延迟满足的自制力,能够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具备这种品质的青少年,无论在学习成绩和未来事业发展上,都明显优于缺乏这种能力者。对于性欲冲动的约束能力则是评价情绪智商的一个极重要的指证,童贞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由此可见,童贞教育实质上是关系着文明人类的事业和幸福,以及文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udooo.com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和怎么写作两者不可或缺,信息与怎么写作的供给不是教育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或卫生系统中的哪一个单一部门可定成的、跨部门的共同努力及协作与交流必不可少,并且极为重要。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发现,当前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知识传授、需求与怎么写作提供之间仍存在较大矛盾,缺乏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怎么写作系统,向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学生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怎么写作仍存在较大的阻力,现有的生殖健康怎么写作难以满足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怎么写作需求。为此建议:首先教育、计生、卫生等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和怎么写作力度,广泛了解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观念和行为现状,掌握青少年对于现有的生殖健康相关怎么写作的满意度和具体需求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怎么写作。其次,教育部门需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根据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发专门的教材,形成学校性与生殖健康综合教育体系。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提升自己的安全、负责任的性意识和行为。再次,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生殖健康观念、态度和行为在人群中的分布,深入探讨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的因素,探索研究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的干预框架和措施,为教育、计生、卫生等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9]。
参考文献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9.
熊承良. 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3] 袁园,芮彭年,钟向阳. 基于生命教育的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实践探索[J]. 国际生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397-401.
[4] Del Giudice M. Sex, attac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J]. Beh Brain Sci,2009,32(1):1-21;discussion 21-67.
[5] Belsky J,Steinberg LD, Houts RM, et al. Family rearing antecedents of pubertal timing [J]. Child Dev,2007,78(4):1302-1321.
[6] 胡玉坤,郑晓瑛,陈功,张蕾. 中国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亟待纳入政策议程[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392-396.
[7]杲 强.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J].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97-698.
[8] 朱云霞.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生殖健康KAP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32-433.
[9] 李晓妹,刘松,李向云.高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模式[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410-413.
作者简介:邹文霓,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医学学士,研究方向为生殖健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